1樓:匿名使用者
1、麓:山腳下
適:正好,剛巧
扉:門窗
莫:同「暮「,傍晚
2、兩層1、「放鶴亭」景觀和放鶴亭命名的來歷。
2、敘述隱者和南面王在生活情趣上迥然不同。隱士不但可以養鶴,甚至縱酒,還可以傳名;國君卻不然。
全文翻譯:
熙寧十年秋,彭城暴發洪水,雲龍山人張君的草屋,洪水漫到他家大門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來住屋的東面,在東山的山腳下。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塊奇異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
彭城地方的山,岡嶺四面圍攏,隱約象個大環,只缺它的正西一面,山人的亭子剛巧對準那個缺口。春夏兩季交替的時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廣闊的大地一片潔白;在颳風、下雨、陰暗、晴朗的天氣中間,景色瞬息萬變。山人有兩隻鶴,很馴服,而且很會飛。
早晨,山人就望著西山的缺口把它們放出去,聽任它們飛到什麼地方。它們有時站在池塘邊、田野裡,有時飛翔到雲層的上面,傍晚,它們就向著東山回來,所以給亭子起名叫「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常帶著暮友和下屬去看望山人,在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快樂。蘇軾斟了杯酒給山人喝,並且告訴他說:「您知道隱居的快樂嗎?
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換。《易經》上說:『鶴在山上的北面叫,它的孩子――雛鶴在應和它。
』《詩經》上說:『鶴在低窪的地方叫,聲音一直傳到天上。』這是因為作為鳥類來說,鶴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靜、處在,超出在塵世的外面,所以《易經》和《詩經》的作者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懷高尚品德的人。
跟它親暱,跟它玩耍,好像是有利而無害的。然而,衛懿公愛好鶴,就喪失了自己的國家。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都認為荒廢事業,迷惑性情,敗壞和攪亂國家的,沒有什麼象酒那樣嚴重的了;可是劉伶、阮籍這班人卻因此保全了自身,而且名聲傳到後代。
唉!朝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靜、處在象鶴那樣的,還不能愛好;如果愛好它,就會喪失自己的國家。然而,在山林間逃避世俗的人,即使是荒廢事業,迷惑性情,敗壞和攪亂國家。
象酒那樣的東西,愛好它尚且不能成為禍害,何況愛好鶴呢?以此看來,國君和隱士的快樂是不可以放在一起講的。」
山人聽了我的話,高興地微笑著說:「有這樣的道理嗎?」於是,我作放鶴和招鶴的歌,說「鶴飛去呀,望著西山的缺口。
在高空飛翔,向下面觀察,選擇它們認為應該去的地方。很快地回過身體,收起翅膀,似乎打算飛下來休息;忽然看到什麼東西,又昂首飛向天空,準備再作奮然一擊。怎麼能整天徘徊在溪澗、山谷之間,嘴啄青苔,腳踏白石?
鶴歸來了,在東山的北面。那下邊有個人,頭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著彈琴。他親自種田過活,以剩餘的糧食餵你。
歸來吧!歸來吧!西山不能夠長久停留。」
2樓:稽仲諶雨晨
明年:第二年。
作:建造。
旦:早上。
名:給……命名。
放鶴亭記的一些閱讀題
3樓:匿名使用者
1:明年:第二年 晦明:天氣陰晴
2:春夏兩季交替的時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廣闊的大地一片潔白。
3:彭城東南北三面環山,只有西面與外界相連4: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
放鶴亭記閱讀答案
4樓:匿名使用者
主語確實是 「我」 ,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我做歌是為了回答山人的問題。
但結尾可不是意境悠遠,餘韻綿長。作者在結尾不是在講究意境,而是希望出仕,所以說「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並不是在抒情。
作者全文在說隱居的好,可結尾卻有出仕之意。
ps 題外話 我覺得蘇軾這人不咋地 哈哈
放鶴亭記,閱讀答案,quickly
5樓:匿名使用者
放鶴亭記
蘇軾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迂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
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暮則東山而歸,故名之日「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日:「子知隱居之樂乎?
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易》日:「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詩》日:『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蓋其為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
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山人欣然而笑日:「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
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升高而望,得異境焉 升:登上
b.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隱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親近
d.鶴歸來兮,東山之陰 陰:北邊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b. 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c. 宜若有益而無損者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d.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明年春,水落,迂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b.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
c.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d.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
1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記敘了建亭的時間、地點和緣由,描寫了放鶴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過對山人放鶴、收鶴的敘述,說明了放鶴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過與山人的對話,明確表達了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理解。
d.作者最後引用山人所作放鶴、招鶴之歌作結。意境悠遠,餘韻綿長。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飲酒於斯亭而樂之。
譯文:(2)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
譯文:(3)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譯文:答案:11b 12a 13c 14d
15.①在這個亭子裡喝酒並以此為樂②憑藉這保全他們的真性,並聞名後世③獨自整天在山澗峽谷中,啄食青苔,踩著白石頭。
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心情,醉翁亭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數學 醉翁亭記 作於宋仁宗慶曆六年 1046 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曆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 右正言知制誥 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一向支援韓琦 范仲淹 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對保守的呂夷簡 夏竦之流。韓範諸人早在慶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後貶官...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賞識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提到他,總忘不了他的 醉翁亭記 他通過對優美的自然環境的描寫與和樂的社會風氣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現了貶官之後的特殊心境。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情感的抒發,而這三者又都生動地表現了歐陽修當時的特殊情懷。隨著文章中對景物的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閒適快活...
醉翁亭記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懷
凰伯爵鴉 本文作於到滁州的第二年。慶曆新政 的失敗,使他感到苦悶 外放可以擺脫朝廷黨爭,對他也是一種安慰。文章表現了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情。本文以一個 樂 字貫穿全篇,並坦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於與民同樂之間,在描繪一幅幅變化多姿 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