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闡述控制慾望,不可盡興,佛教的人如何禁慾望的

時間 2021-08-11 17:57:03

1樓:引導者

一方面要靠智慧看破,明白慾望的虛妄,最終只會帶來痛苦,另一方面增加定力,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被慾望左右。

2樓:

《八大人覺經》: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注:慾望過多是痛苦的,人生在世許多痛苦都是因食慾而起的。相反,如果慾望少,身心則常得自在。因為有慾望,人心不足,在對外物的不斷索取中,生起諸多苦痛,智者少欲無求,所以身心自在。

3樓:身是青燈心是佛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請問有哪一部佛家講解如何剋制自己的慾望?

4樓:海印放光

《禪祕要法經》

《禪祕要法經》詳細介紹了白骨觀、不淨觀的禪觀方法。是修行人化解慾望的寶典。

佛教的人如何禁慾望的

5樓:匿名使用者

1認識到淫慾也是虛幻不實的,也是空的,假的

2靠佛菩薩的加持力和自己的認知力,來控制

3基本上出家的人都已經很淡了,靠精進修行,自然就沒有了

佛教中有教人如何控制慾望或者修煉自我控制力的經書叫什麼?

6樓:隨緣應答

你好!以我所閱過的佛經看來,沒有一本經書不是講控制慾望或修煉自我控制力的,只是針對的**不同,採取的方法不同。佛教核心,不離戒定慧,三者均是控制慾望的方法。

戒法如以石壓草,定法如以刀除草,慧法則連根排除。

7樓:淺草小莫

我所閱過的佛經看來,沒有一本經書不是講控制慾望或修煉自我控制力的,只是針對的**不同,採取的方法不同。佛教核心,不離戒定慧,三者均是控制慾望的方法。戒法如以石壓草,定法如以刀除草,慧法則連根排除。

8樓:匿名使用者

世尊在楞嚴經中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9樓:ooo劍x神

還沒遇見這種經,實在不行你就誦持金剛經,,每個人的習性形成究其因緣,自久遠以前就開始累積了,所以要想一照一昔**略習是幾乎不可能的。只能藉助佛力慢慢**,所以每日早貨睡前誦金剛經是非常好的方法。但是經中世尊說過,此經所在之處就是有佛在,所以經書一定要放在乾淨衛生的高處,不可放在男女**之處,誦經前禮拜經書,然後翻開經書按步驟誦唸,對了誦經前最好有個盤香爐墊上清新的盤香。

香的煙是通冥用的,也就是說你念的金不止你一個人聽到,其它世界的眾生也能聽到。這樣你所獲得的福德將無法衡量。記住最後一點,不要去糾結唸經的福德為什麼不接即時獲得,那是因為活這點每個人都有這深不可測的累世惡業,這些業都是需要先斷滅掉的。

控制慾的介紹

10樓:手機使用者

控制慾是人類原始的本能之一,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想要控制住一些事物或其他人。通常內心有較強不安全感的人控制慾望也強烈一些,那些謹小慎微、追求完美、心裡總不踏實的人更希望控制別人。 控制慾強是內心恐懼的表現。

能控制慾望增加智慧的佛經有那些

11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三世因果經 太上感應篇 地藏經

如何改變掌握自己的命運。

請聽淨空法師講的《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地藏經》《無量壽經》

體方法師講的《解脫之道》《阿含經》《心經》《金剛經》

母音老人講的《拈花錄》

阿彌陀佛

做和尚是如何控制慾望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是出家人,但我曾經在南華寺裡住過幾天,基本上很少見到和尚們,見到的都是當值的和尚。我遇見一位和尚,就和他打招呼,他很有禮貌合掌說:阿彌陀佛。

我問法師:你有沒有去外面走走的,法師說甚少,沒什麼事都不會出去的,我們一天時間都是很緊湊。後來我又到食堂,看到他們在吃麵吃粥,卻沒有聽到他們吃東西的聲音,我也覺得很驚訝,有這麼多人在吃飯,多少都會有點聲音吧,我親眼看到和尚真得很有紀律。

他們平常吃的都是些素菜米飯包子麵條。我曾聽過淨空老法師說過:大蔥、洋蔥、蒜頭、韭菜這四種菜都不能吃,因為吃了可以增加荷爾蒙激素。

和尚每天生活簡單補素,聽話、老實、真幹,都是認真刻苦學佛唸佛,和尚們是沒有什麼慾望,因為他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他們對性慾是沒有這個念想,他們也知道精子是精血,所以他們會珍惜時間用心修行。

不過你說的有些和尚沒持戒,還做出非正常人的事。也許是假和尚做的,這些人是誹謗佛法重傷僧人,將來這些人一定會下無間地獄的。

真正修行的和尚是清心寡慾的。聽老法師說過;他們每天十六個小時學佛唸佛;八小時誦經,八小時學佛法、互相交流學佛心得,修禪定等。僧人的生活非常樸素艱苦,有些老法師還守250條戒律,每天一中一食,過時不吃。

雖然僧人整天艱苦修練和生活單調,但他們是清心自在的,沒妄想、沒煩惱、沒慾望。和尚修行者是修大智慧,心裡總念著阿彌陀佛,修行的和尚還有什麼慾望可想呢?

13樓:匿名使用者

要思考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何為慾望。理解了慾望的本質,如何控制慾望也有不言自明瞭。

那麼,到底何為慾望呢?

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中雲:欲者,於所樂境,希望為性,勤依為業。

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存在有一些事物或境界,它能給你帶來愉悅與快樂,你會對它生起希望之心,並且不斷地殷勤追求與這種事物或境界相依相伴而不捨離,這種心的作用,就是慾望。

這裡,需要界定一下慾望。這裡所談的慾望,需要簡除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慾望,如飲食、睡眠、穿衣、拉屎放尿之類。這些飢餐困眠的慾望,是談不上勤依為業的。

所謂需要控制的慾望,應該是指過度的慾望,或者說,不是一個出家人應該有的慾望。

接下來分析一下慾望的本質:

看見美色,為何有的人能夠視若無睹,有的則會飽看幾眼,有的則會邪心萌動,乃至鋌而犯險?這個問題,值得反覆認真思考。有煙癮酒癮的人,看見好煙好酒,難免心有所動。

沒有此等嗜好的人,這些境界是不會引發慾望的。所以,慾望的根源,其實是與境界無關的,其源來自於每個人的內心。

慾望,既然是源自於每個人內心性格上的差異,那麼,性格又從何而來?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性格是一成不變的嗎?顯然不是。

佛教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慾望來自於性格,性格則是每個人心性的慣效能量,是無始以來不斷串習的結果。也就是說,慾望只是一種習慣性的心理能量而已,隨境界因緣而生,隨境界因緣而滅,本來就是虛妄無根的。

由此可知,慾望不是我們生命的主人,不僅不是主人,反而還是強盜,是霸佔我們真正生命的強盜。境界來時,心理的慣效能量小時,我們還能控制得住。一旦我們放縱過度,心理慣效能量被自己串習得非常強大時,就會反客為主,我們就會徹底淪落會慾望的奴隸。

境界一來,慾望即來,境界就等同於慾望。如同一隻狗,只要拿一根骨頭,讓它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有何自在可言?這時,出現光天化日之下搶劫、男扮**進女廁**、美國半噸肥人要用吊車起吊等等光怪陸離的世間永珍,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我們被慾望所牽,其實就是認賊作父。所以,佛陀才說,眾生是最可憐愍者。

明白了慾望的本質後,如何控制慾望,大致也就水落石出了。

如何控制慾望呢?很簡單,就是要始終保持對內心的觀照。這是每個生命本具的功能。

雖然如此,對凡夫而言,境界來時,心就會墮到境界中去,就會失去對內心的觀照,所以是凡夫。境界來時,心能夠如如不動,如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風吹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如此才是聖人。在不停的觀照中,去體究生命的本源。

心的能量,本來是無比強大的,是遠遠超乎想像的。我們被慾望境界所束縛後,心的能量也同時受限了,人生之路就會被限定在境界中,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即是。當我們的境界越來越小時,世界上有螞蟻的存在又有多少值得驚奇的呢?

心有多大,境界就有多大。生命的目的,就在於不斷拓展自己的境界。《易經》開篇即說: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大學》則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達到至善境界的人,只有佛陀。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能夠放棄國王之位,放棄無數後宮美女,入山修苦行,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體達生命的真相。

謹以此文致敬偉大的佛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了解肉的來歷。就知道佛教為什麼不吃了啊。呵呵呵呵

即然是肉,就說明他是有生命動物的一部分而已。既然佛教提倡不殺生,如果自己還吃的話,不就等於說雖然自己不殺但是叫或教別人去殺了嗎?

在回來說佛教不殺生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要培養慈悲心、顯現慈悲心。如果連慈悲心都沒有還怎麼修行成佛呢?

但是不同部派有著不同的詮釋:南傳佛教有吃肉、藏傳佛教也吃肉,唯有漢傳佛教不吃肉是漢傳佛教三大特色之一。

雖然藏傳和南傳佛教有吃,但是依原始佛教釋迦佛時代的規矩不可以自己主動索取,人家給什麼食物吃什麼食物(因為過去寺裡不**,到外面託缽乞食。今天的泰國等南傳佛教還是這樣)。即使今天漢傳佛教在家信徒如果不能不吃肉也要吃符合原始佛教釋迦佛規定的三淨肉,即:

自己不殺、也不叫別人為自己去殺、以及不聞這個動物臨死前所發出的恐怖叫聲。

也就是說:和尚不吃肉的原因是為了培養慈悲心和顯現慈悲心。吃三淨肉為方便,不吃肉為根本。呵呵呵

阿彌陀佛

另外加一點:有生命且有情感的叫有情或眾生;而花草樹木等雖有生命,但是沒有內心感情世界,所以叫無情。佛教說不殺生對有情言,非對無情言。但是也規定不可以無故損害花草樹木的。

15樓:南屏晚鐘

人身的元精之氣本來可以到身體的任何地方,作為身體能量的功能載體,但是如果意識往色情上想,就化成生殖之精,對生殖系統產生壓力,更加促進慾望的發生,如果加上刺激性食物的作用,這個力量就更大,難免下而流之了。積久成習,敗壞身體的一切機能,使人喪失靈氣和福祉。為什麼往往窮人家能出英才,紈絝子弟少偉男?

衣食足而思淫慾是最根本的原因。餓一點,吃得差一點,反而減少真元的消耗,對成材有好處。所以出家人長年吃素。

首先,如果能發利益一切眾生的大願而戒淫,會有**神來**,修起來就更得力。其次,遠離引起色慾的種種境界,環境,可以減少色慾的妄想。再次,斷絕蔥蒜韭菜、酒肉,堅持吃素,成就清淨體能。

另外,以前看東西在心裡落下印象,會牽動慾望,要做白骨觀,作汙穢腐爛衰老想,就能夠破掉這些相的作用,歸於清淨,逐漸增長體能,化腐朽為神奇。等到體能完全清淨,元氣充足了以後,再見色相,就會平平淡淡,波瀾不驚。如果在色慾境界前還不能夠清淨,就要遠離,繼續淨化身心,體能清淨充實了,自然沒有淫慾。

這是修行的基礎。楞嚴咒的功效很大,對戒淫最有幫助,願大家引起重視,這個**很厲害,持頌楞嚴咒可以成就戒律,對末法眾生證成佛果是不可缺的,切記切記。如果淫慾當前,不知道咋辦,就先餓他幾頓,看他如何?

慾望化空,真元就護住了。

阿彌陀佛,晚鐘合十!

16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大部分和尚都是因為為了了卻塵世的因緣,他們對塵世沒有了慾望,或者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塵世的欺騙所以才會如了佛緣....沒有了如世的願望當然就沒有那麼大的慾望了,再加上他們可能對佛說篤信不移,那麼就成功了...

佛教控制人,印度佛教中控制人思想的佛

佛教是最不控制人意識的宗教,你若不相信,你一門宗教一門宗教的進入並學習看,呵呵。真正能控制你的,不是什麼宗教,而是你的內心!如果佛教真的能控制人的意識,那這個世界就美好了。因為佛教的一切理論,都是教導人們去積德行善 去孝親尊師 教導人們持戒斷惡修善。可惜,佛教在世界上存在了近3000年了,真的按佛教...

佛教是如何闡述快與慢的辯證關係的

愛我吧 快與慢的闡述 慢,就是傲慢的意思。是人生的大煩惱之一,它會障礙我們的事業 家庭,佛經中告誡我們要盡l量通過修行減輕這種我慢的心理。慢 的情況大致有如下幾種 1.自己比別人強,心裡生出傲慢 2.自己與別人差不多,但自以為比別人強而心生傲慢 3.自己不如別人,自己雖然知道不如別人,但內心不服氣,...

如何控制自己慾望,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

一部人類史,就是慾望牽引著人類不斷進化 不斷髮展的歷史。幾乎世界上的任何一種生命都是有慾望的,所不同的,只是在需求層次上有複雜與簡單 原始與高階之分。人的慾望主要有生理的與精神的兩方面構成,滿足正常的慾望,是人類文明的表現。然而,慾望一半是天使,另一半卻是惡魔,一旦失控,就會把人引向 胡長清 成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