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是心理健康,怎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時間 2022-09-26 23:30:04

1樓:匿名使用者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2樓:蘭竹戀

1.智力正常;2.情緒穩定,有安全感;3.

意志健全;4.自我意識強,對自己有充分的瞭解,並能做出恰當的評價;5.適應能力強,能夠面對現實,正對現實;6.

人際關係和諧;7.人格完整和諧,心情愉快,有幸福感。8.

睡眠正常,生活習慣好。

3樓:一個人℃玩

很籠統的問題,每個人心理都有或多或少的陰暗面,不過只要你能控制自己不去實施那些不正常的想法就能算是心理健康。

怎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0

4樓:暮夏淺眠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始終保持開闊的心胸,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2、學會傾訴,主動傾訴。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難解決的事情,碰到了挫折低谷,心情不佳時,不要把這種情緒壓在心裡,要學會傾訴,主動的找值得信任的朋友,坦誠布公的說一說,把鬱結的悶氣排解出來。

3、不與他人計較。我們要學會做自己,不要和他人比較,這樣活著會比較快樂。學會寬容,學會理解,與朋友和睦相處。

4、多交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大學中多交幾個知心朋友,可以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相互扶持,相互安慰,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就是這個意思。

5樓:盡心的云云老師

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先得知道什麼是心理健康吧?

生理健康大家都略知一二。普通人感覺就是身體差,容易生病,生了病不容易好……專業人把這叫做亞健康狀態。

心理健康呢?很多人估計概念不很清楚。專業的心理健康標準也很多,講個最概括的定義吧,「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慧、以及感情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並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

有點抽象哦!

個人認為,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一是要有正確的三觀。額額,我不是講政治哦。本人發現,很多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扭曲,行為不符合主流社會期待的人,一般會活得很矛盾,很痛苦,很糾結。

二是要提高認知水平:當你知識面比較廣泛的時候,你會了解世界的多樣性,你看問題就不會那麼侷限,也就更能理解他人,你也就更能很好的調節自己的狀態適應環境

三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學習有目標,休息鍛鍊兩不誤,飲食起居有規律,專業、興趣都能搞……呃呃,這些普通人都知道,勿須多言。

四是要善良,寬容,大度。但凡急躁焦慮自私之人,生理上會處於壓力應激狀態,長期以往,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心理都會出問題

6樓:胖頭魚

0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02充分地瞭解自己

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0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餘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

「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

0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

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0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0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

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0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絡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徵。在人際關係中,有正性積極的關係,也有負性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08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不愉快的情緒必須給予釋放或稱為宣洩,但不能發洩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另外,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們對事物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有一位老太太,大兒子是晒鹽的,小兒子是賣傘的。

老太太總是發愁,陰天她為大兒子擔心,晴天為小兒子擔心。一位心理醫生對老太太說:「您真有福氣,晴天您的大兒子賺錢,雨天您的小兒子賺錢。

」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興起來。

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60

7樓:危森弘懋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發揮個體潛能的內部心理諧調與外部行為適應相統一的良好狀態。這一定義表明,心理健康既表現在個體與環境互動時的適應行為上,也蘊含在相對穩定並處於動態發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質上。這兩者又是辯證統一的:

表現在個體與環境互動時的適應行為正是其內在的良好心理特質使然,而個體在對環境的良好適應中,又發展並完善了己的心理特質。

心理健康標準:

2023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曾具體指明心理健康的標誌是:①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②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地有效率的生活.

希望樓主能接受!!!

8樓:乾白翠

1、要不斷增進自己的認識和了解。重視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瞭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可以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進步。

2、要培養積極、穩定的情緒。情緒積極、樂觀開朗和心情愉快的人,心理穩定性一般較好。相反,情緒消極、易激動喜怒無常、多愁善感、壓抑、憤怒和悲觀失望的人,常易發生心理失衡,導致心理障礙和身心疾病。

我們都喜歡性格開朗、樂觀、自信、善良、有愛心、助人為樂的同學。和他們在一起,我們會開心、快樂,能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東西。

3、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主動與人交往。我認為:與同學、朋友正常友好交往,能使人消除孤獨感,從中獲得快樂和安全感。

個人有苦惱、不快時找好朋友說一說,得到宣洩,使人的心胸寬廣、心情愉快,有利於心理健康。和諧的同學關係,是友愛的源泉,,能使人心情、舒暢,同時,也能增強班集體的凝集力。如果一個人經常離群,與集體隔離,閉門謝客,不與人交往,就容易養成孤僻的性格,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心理健康。

因此,我們大家要積極參加有益的班級活動和其他集體活動,主動交往,善於與人相處。

4、要注意維護大腦的健康。生活要有規律,要有正常的生活秩序,做到早早睡,起居有規律,不暴飲食,也就是定時定量,不能見到好吃的東西就大吃猛吃。尤其要注意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合,做到勞逸結合,避免超負荷用腦,學習累了就要休息一會兒,做做操,活動一下,有利大腦的健康。

9樓:匿名使用者

1、瞭解自我、悅納自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缺點能做出恰當、客觀的評價,對 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識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的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卑;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得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會面臨 的心理危機。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 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為他人所理解。

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係協調和諧,在生活小集體中能融為一體,樂群性強,既能 在與摯友間相聚之時共歡樂,也能在獨處沉思之時而無孤獨之感。在與人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總是多於消極的態度(如猜疑、嫉妒、敵視等),因而在社會生活中是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自別於集體,與周圍的環境和人們格格不入。

10樓:匿名使用者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如何讓孩子保持心理健康,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想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重要的是父母自己的心理要先健康起來。第一,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全的家庭中。世界上最完美的家庭就是 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孩子!沒有什麼能比一個幸福美滿 充滿愛的家庭,更能夠讓孩子心理健康的了。如果父母之間,成天互相指責,互相抱怨,不能給孩子一個溫馨幸福的家,那不管怎麼努力,孩子的心...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什麼

健康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的內容,它對於人類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那麼,一個人怎樣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 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 體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

心理健康品質概念,心理健康品質 概念

因為每個地方的民族和文化不一,所以標準也不一,教科書上的答案是,馬建青的十項標準。自已搜尋一下吧 1 自我意識正確 2 人際關係協調 3 性別角色分化 4 社會適應良好 5 情緒積極穩定 6 人格結構完整。1 智力正常 包括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 思維能力 想象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2 情緒穩定,心境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