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厚冰安
燭之武退秦師
先秦:左丘明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假如派燭之武去見秦穆公,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同意了。
燭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鄭文公說:
“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
然而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
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裡築城防禦,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有滿足的時候呢?
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去奪取土地?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
”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
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
”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參考資料:1、盧銀中主編.高中文言文全解全析(必修1-5).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23年10月:4-8完善
2樓:我愛我家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譯文: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譯文: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
”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成什麼了。
”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
”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譯文: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
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
晉國有什麼滿足的呢?現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譯文: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並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譯文: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
“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援,我就不會有今天。藉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
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燭之武退秦師 要 一句原文 一句翻譯的
3樓:暴走少女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晉文公、秦穆公出兵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的國君,秦國的軍隊必定撤退。”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鄭伯同意了。燭之武辭謝說:“我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無能為力啊。”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晉文公說:“我不能早早用你,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深夜,燭之武用繩子吊出城牆,他見到秦穆公,說:秦國與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明白自己將會滅亡。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
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鄰國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饒恕了鄭國,並且把它做為東邊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答應把焦、瑕兩地給您。可是,晉王早晨渡過河去,晚上就築城來防備您,這是您知道的。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晉國,**有滿足的時候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秦穆公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揚孫守衛那裡,自己就回去了。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
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有那人的力量,我今天也到不了這一地位。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後傷害他,這是不仁義;失去了自己所結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亂去改變已有的協調,這並不是威風。我們還是回去吧!
”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4樓:q王小年
《燭之武退秦師》先秦:左丘明
【原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翻譯】僖公三十年的時候,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在一起去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沒有禮貌,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軍駐紮在函陵處,秦軍駐紮在氾水南面。
【原文】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翻譯】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在危險之中!如果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軍必定會撤退。”鄭伯同意。
【原文】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翻譯】燭之武推辭說道:“我年輕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如今老了,也很難有什麼作為了。”
【原文】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翻譯】鄭文公說:“我原來沒有重用您,現在因為情況危急因而來求助是我的過錯。然而如果鄭國滅亡對您也不好!”燭之武答應做這件事。
【原文】夜縋而出,見秦伯,曰:
【翻譯】夜晚時分,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見到了秦伯後,燭之武說道:
【原文】“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翻譯】“秦、晉兩國一起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我怎麼敢冒昧地用這件事情來麻煩您。
【原文】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翻譯】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也知道這是件困難的事,為什麼您還要滅掉鄭國而給附近的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如果變雄厚了,秦國的勢力也會相對削弱。
【原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翻譯】如果您願意放棄圍攻鄭國,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員往來,鄭國還可以隨時提供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壞處。
【原文】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翻譯】而且您曾經給晉惠公以恩惠,惠公曾經答應過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但是惠公早上才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開始修築防禦工事,您也是知道的。
【原文】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翻譯】晉國,是不會輕易滿足的。現在它已經在東邊用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讓秦國土地虧損,又將從**得到他所想要的土地?
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一下這件事!”
【原文】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翻譯】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下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住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原文】子犯請擊之。
【翻譯】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去攻擊秦軍。
【原文】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翻譯】晉文公說:“不可以!假如沒有秦伯的力量,我也沒有今天。
人前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太不仁義;而且失掉自己的同盟者,也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樣不符合武德。我們還是回去吧!”
【原文】亦去之。
【翻譯】因此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文章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秦、晉圍鄭,大約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時。
秦、晉二國聯合去攻打鄭國。鄭國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出發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勾起了秦穆公對秦、晉之間的矛盾記憶,並向秦伯分析當時的形勢,闡明儲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最後說服了秦伯。
通過文章可以看到,說客或外交家除了有高超的言辭辯才,善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外,往往善於抓住利害關係這個關鍵,在利害關係上尋找弱點和突破口,從而大獲成功。燭之武憑三寸不爛之舌 說退秦軍,不費一兵一卒為鄭國解了圍,便是一樁典型的範例。
燭之武退秦師要一句原文一句翻譯的
暴走少女 晉侯 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文公 秦穆公出兵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軍函陵,秦軍氾南。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 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
燭之武退秦師的人物形象分析,燭之武退秦師的人物特點
燭之武退秦師 精講 燭之武退秦師的人物特點 1 燭之武 志士,深明大義,長期未被重用,卻仍然願意捨身救國,以國家利益為重。勇士,義無返顧出使秦師,兩軍交戰,這一去有可能生死未卜。他仍堅定的去了。辯士,機智善辯,身處秦營,面對強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善於抓住對方的性格弱點,一字未提鄭國利益,卻成功說...
燭之武退秦師內容簡述,論述題 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簡述《左傳》外交辭令的特色。
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圍攻鄭國,這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還依附楚國。這時晉軍駐紮函陵,秦軍駐紮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鄭文公說 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 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聽了他的意見。燭之武推辭說 臣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了什麼事了。鄭文公說 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