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那個閃電
書生張君瑞上朝趕考路經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國之女崔鶯鶯,二人一見鍾情。君瑞寄居寺內西廂,與鶯鶯一牆之隔,互相和詩,彼此有情,卻無法相見。後來,叛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要搶鶯鶯為妻。
崔母惶急之下向寺內僧俗宣佈:能退賊兵者,願以女妻之。
君瑞挺身而出,寫信給友人白馬將軍杜確,杜確領兵前來解圍,救了崔氏一家。事後崔母悔婚,令君瑞與鶯鶯兄妹相稱。 鶯鶯侍女紅娘仗義相助,先教張生隔牆彈琴,打動鶯鶯,又為他們傳遞情詩。
鶯鶯約張生後花園相會,見面後又突然變卦,並有斥責之言。張生病倒書齋,鶯鶯這才決定以身相許,終於在書齋幽會成親。崔母發現後,拷問紅娘,紅娘據理力爭,並譴責崔母有過錯。
崔母無奈,允許二人婚配,但要張生立即赴考。長亭送別,二人戀戀不捨。張生考中狀元后榮歸河中,終於獲得美滿婚姻。
2樓:檀翰池
前朝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年芳十九歲,針織女紅,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配給鄭氏的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恆。
書生張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與紅娘。張生本是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隻身一人赴京城趕考,路過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確就在蒲關,於是住了下來。
聽狀元店裡的小二哥說,這裡有座普救寺,是則天皇后香火院,景緻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
本是欣賞普救寺美景的張生,無意中見到了容貌俊俏的崔鶯鶯,讚歎道:「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為能多見上幾面,便與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進西廂房。
一日,崔老夫人為亡夫做道場,這崔老夫人治家很嚴,道場內外沒有一個男子出入,張生硬著頭皮溜進去。這時齋供道場都完備好了,該夫人和小姐進香了,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張生想:
「小姐是一女子,尚有報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飄零數年,自父母下世之後,並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
「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
」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大家束手無策。這崔鶯鶯倒是位剛烈女子,她寧可死了,也不願被那賊人搶了去。
危急之中夫人聲言:「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能殺退賊軍,掃蕩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的八拜之交杜確,乃武狀元,任徵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
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後,杜確的救兵到了,打退孫飛虎。
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並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看到這些,丫鬟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夜晚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
自那日聽琴之後,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託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小姐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攀上牆頭一看,是鶯鶯在彈琴。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翻牆而入,鶯鶯見他翻牆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誓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
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老夫人看鶯鶯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語不清,行為古怪,便懷疑他與張生有越軌行為。於是叫來紅娘逼問,紅娘無奈,只得如實說來。紅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張生求情,並說這不是張生、小姐和紅娘的罪過,而是老夫人的過錯,老夫人不該言而不信,讓張生與小姐兄妹相稱。
老夫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小姐,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鶯鶯小姐在十里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她再三叮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訊息」。長亭送別後,張生行至草橋店,夢中與鶯鶯相會,醒來不勝惆悵。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恆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於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恆,並決定擇吉日完婚。
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徵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恆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西廂記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3樓:橘子閃爍
故事梗概:
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
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心愛張生而不願正面表白;幾經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至張生住處私會。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
十里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藉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後張生趕來,鄭恆撞死,崔、張完婚。
4樓:哼就是這麼霸氣
相國之女崔鶯鶯隨母親回鄉,與書生張君瑞邂逅於普救寺,彼此生相慕 之心。軍將孫飛虎聽說鸞鶯美貌,帶兵合圍普救寺,想搶奪崔鶯鶯為妻。張生在老夫人許婚的條件下,冒險寫 i信給他的朋友蒲關守將杜君實,杜君實帶兵解圍。
然而,緊接著老夫人賴婚。崔張在紅娘的幫助下暗相溝通,鶯鶯心存疑懼,好事多磨。
張生相思成疾,臥病在床,眼見得好夢成空,忽然鶯鶯夜訪,兩人私自同居。此後幽情敗露,老夫人大怒。紅娘據理力爭,並抓住老夫人的弱點,使她不得不認可既成事實。
然而老夫人提出相府不招「白衣女婿」,迫使張生赴考。之後,與鶯鶯原有婚約的鄭恆設計騙婚,再度橫生枝節。最後張君瑞得中進士,與崔鶯鶯團圓成婚。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被明代的李日華改編成南曲《西廂記》,清代以後崑曲、京劇等各種地方戲都在演出,而且對湯顯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紅樓夢》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如《紅樓夢》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詞警芳心」即直接關涉《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歷代文人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尤為青睞,現傳明、清刻本不下百種,為古典劇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譯本,影響所及,遍佈全球。
花落流水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這是《西廂記》第一本的楔子末尾,崔鶯鶯的唱詞。元雜劇有個特點,就是男女主角是說話和唱詞最多的,最美的句子一般也都是男主角或者女主角唱出來的。
恰便是嚦嚦鶯聲花外囀,行一步可人憐。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嫋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
這是張君瑞(張生)第一次見崔鶯鶯的時候,讚歎崔鶯鶯的美貌。「似垂柳晚風前」這一句最妙,與《紅樓夢》中形容黛玉的「行動處似弱柳扶風」有異曲同工之妙。
5樓:匿名使用者
1、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
2、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心愛張生而不願正面表白;幾經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至張生住處私會。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
3、十里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藉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後張生趕來,鄭恆撞死,崔、張完婚。
6樓:抱香蕉睡覺
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帶女兒鶯鶯、侍女紅娘和小童歡郎一行30餘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暫住。此時,河南洛陽書生張赴長安趕考,路過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馬將軍,順便遊覽普救寺時與鶯鶯相遇,兩人一見傾心。
恰遇時蒲州有孫飛虎起兵作亂,亂軍包圍了普救寺,欲奪鶯鶯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許下諾言,誰能破賊解圍,就將鶯鶯嫁給他為妻。張生自原為之,請鎮守潼關的好友白馬將軍杜確率兵前來相救。
杜確率兵至,平定了亂兵。解了普救寺之圍。
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心愛張生而不願正面表白;幾經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至張生住處私會。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
十里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藉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後張生趕來,鄭恆撞死,崔、張完婚。
7樓:朱昀欣
書生張君瑞與前朝相國女兒崔鶯鶯在普救寺相遇,二人一見傾心,奈何鶯鶯早已許配給表哥鄭恆。誓要搶鶯鶯為妻的叛將孫飛虎此時帶兵重圍寺院,處於危機中的崔夫人承諾:「誰有退兵之計,便將鶯鶯許配給誰。
」張生挺身而出,向白馬將軍發信求救,孫飛虎被一網成擒。
豈料崔夫人言而無信,以鶯鶯早已許配鄭恆為由迫鶯鶯與張生以兄妹相稱。幸得丫鬟紅娘出謀獻策,安排鶯鶯與張生月下幽會,兩情相悅,私定終身。後被崔夫人察覺,夜審紅娘,紅娘巧妙地說服了崔夫人答應將鶯鶯許配給張生,才子佳人終成眷屬。
8樓:合夥人金林
簡介: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
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至張生住處私會。
崔母覺察跡象,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藉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後張生趕來,鄭恆撞死,崔、張完婚。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王實甫曾任陝西縣令、陝西行臺監察御史。後來由於他不滿當時官場的齷齪,憤而辭官,決心以寫戲抒發心中之鬱懣。於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開始了雜劇創作。
在博陵一帶鶯鶯和張生的故事流傳相當廣泛。相傳在定州崔沿士一帶曾有過崔鶯鶯的墓冢。王實甫正是根據這一點,在中山府開始了他的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寫作。
參考資料
《西廂記》的作者是,《西廂記》的作者是誰?
是王實甫 王實甫 1260年 1336年 名德信。大都 今北京市 人。元代雜劇作家。中國著名劇作 西廂記 的作者。不過西廂記的前身是 鶯鶯傳 不是王實甫寫的。元朝的王實甫 西廂記 全名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 今北京市 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 大約寫於元貞 ...
《西廂記》的作者是誰 《西廂記》的作者是?
西廂記 的作者是王實甫,王實甫是我國元代時期十分著名的雜劇作家,他創作的 西廂記 可以說是當時最優秀的元代雜劇作品之一,作品中的語言藝術精美,其中所表露出來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 戲劇的發展影響很大。王實甫,名德信,屬於現如今的北京人士。在當時的元代文壇上,王實甫是與關漢卿 馬致遠等作家相齊名的存在。...
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對場景的賞析,《西廂記》中「 長亭送別」中對 一煞 所說的 賞析
碧雲天,萬里晴空,正是秋高氣爽之時。黃花地,雖美猶悽,不禁讓人想起李清照的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西風緊,北雁南飛 一個 緊 字點出秋風之急,秋之蕭瑟。抬頭望去,北雁南遷,此情此景,與人之離去相照應,更是淒涼。大雁秋去春歸,人呢?今日一別,又將何日歸來?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由經霜的紅葉這一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