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北京龍鳳媽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三年(607年)開始實行,到bai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約一千三百年。
及第。<>
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
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裡「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
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進士。<>
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貢士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據統計,在中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至少是98749人。
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
參見「殿試」條。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
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會元。參見「會試」條。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解元。參見「鄉試」條。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至五名為經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歐陽修《賣油翁》中提到的「陳康肅公堯諮」,陳堯諮與其兄陳堯叟都曾考中狀元,而陳堯叟則是連中三元。
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貢士。參見「會試」條。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舉人。參見「鄉試」條。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
舉人可授知縣官職。《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範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範得了訊息,高興得發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公升官發財。
生員。即秀才,參見「童生試」條。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
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阿q正傳》中稱趙少爺「茂才公」,表示諷刺。
2樓:遠方有佳人
過了院試也就是生員,秀才就是生員,秀才只是獲得瞭解試的資格,相當於高中水平測試!一般過了縣試,院試都稱之為秀才或者生員,相當於高中生!
3樓:網友
院士過後挑選的人才一般起碼都在科長級別,如果能力突出的晉公升會很快,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晉公升到更高的職位,獲得更高的報酬。
4樓:是是
與縣試、府試一樣,院試正場閱卷後,公佈覆試者座號。覆試以後發案,拆出卷後編號,公佈錄取名單。院試的錄取者稱生員,俗稱秀才。
生員是一種終身資格,也是士子在科舉生涯中的第一級身份。有了這個身份,就可以報考在省城舉行的鄉試了。
考試過後初中作文,作文 《考試過後 》400字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 有三樣東西隨時都會到來 階段考試 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無論什麼考試目的不在於看學生考了多少分,而在於總結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找出問題,總結經驗,以利於下一階段的改進和提高。然而,很多學生考完試僅僅關注的是自己的分數 名次 位置。而忽視階段性學習總結,考試失去了應有的作用。所以我們每...
面試過後,如何婉轉的通知求職者他落選了
看來你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人。我覺得也許這樣比較合適 您好!很高興能認識你,跟您交談之後感覺你在 方面的能力較強 首先肯定它的優點,一定要找到,這樣不會對他造成太大打擊 感覺您更適合做 方面的工作 推薦一種工作型別 但是對於我們所要招聘的崗位需要的 能力,您稍有欠缺,因此,很遺憾的通知您本公司這次將失...
面試過後公司通知我去體檢,請問我算錄取了嗎
如果面試後公司通知我是體檢。請問我算是被錄取了嗎,如果你是公司後通知你去體檢然後肯定是錄取了。你把如果沒有錄取你的話不可能叫你去體檢了。因為你也說了公司還有第二輪的面試要去。因為這個第二輪的面試應該就是走個過場了。通知來面試的人誰被錄取了誰沒有被錄取而已。公司已經第一天的時候已經打 通知了被錄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