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味精對身體健康不好,還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時間 2022-01-13 01:55:03

1樓:

味精緻癌是謠言。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加熱到 120℃ 以上時,可能產生焦穀氨酸鈉。這也就是傳說中味精緻癌的「罪魁禍首」。

只可惜,這純屬自尋煩惱。焦穀氨酸鈉並不致癌,只是沒有了鮮味。這也就是為什麼建議出鍋之前,再放味精的原因。

儘管味精已經被證明是無害、無毒的,但是依舊不能放的太多,否則也會讓你很難受的,就像是鹽吃得太多一樣。既然不致癌,能不能隨便吃?

溫度太高時,不宜放味精。味精溶解的最佳溫度是70℃-90℃;在150℃時,它會脫水,產生結晶;如果到了200℃以上,穀氨酸鈉會變為焦穀氨酸。伴涼拌菜時,不宜放味精。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

炒肉菜時,不用放味精。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與菜餚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放醋的食物,不宜放味精。

酸性條件下,味精的溶解度低,鮮味效果下降。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不能放味精。

味精用鹹,不用甜。甜味為主的菜裡面加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併產生一股異味。對於健康的人來說,食用味精並沒有大問題。

但是有幾類人,專家建議還是少吃。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孕婦、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

朋友們有什麼建議呢?

2樓:我超恨喜洋洋

味精是被科學多次證明是無害的,只要在合適的時機放入,就能使得食物變得美味。不過味精畢竟是新增劑,還是少吃。

什麼時候適合放味精呢?就是在食物即將出鍋的時候。這個需要從味精的溶解溫度來說,首先味精的最佳溶解溫度是在70度-90度,這時候放入味精是最好的時候,在最佳溫度溶解的時候,味精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提鮮的作用。

高溫下的味精會怎麼樣?150度的味精會脫水,然後就變成了結晶。200度的味精就是變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了。

什麼時候不要放味精呢?做肉菜的時候就不需要,因為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這個分子在跟調味鹽混合一起之後,就產生出新的成分穀氨酸鈉,這個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了。另外,在做酸的食物也不要放味精,因為在酸性的環境下,味精的溶解度低,提鮮效果下降。

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是不含有味精的。

總體來說,對於健康的人來說,食用味精並沒有大問題。只要注意不要過量,在烹製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點,不宜過早地將味精放入鍋中。另外有幾類人應該聽專家的建議,一定要少吃味精。

比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為對鈉的攝入變得敏感,所以,老年人應該要少吃味精。另外孕婦、嬰幼兒以及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

3樓:老鐵故事匯

經常聽到別人說,吃味精傷胃,會讓記憶力下降,對身體健康不好,,你覺得這些說法是真的嗎?本期老鐵就來一**竟,揭開味精是否有害健康的謎底,其實對於味精的擔心是多於的,適量吃味精沒有健康問題,也不會致癌。

4樓:網路小嶽嶽

我覺得味精緻癌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不用擔心。

5樓:

吃味精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問題,不會致癌,但是平常生活還是要少吃。

6樓:朕的臉好疼

吃味精對健康的影響微乎其微,並不會致癌。

7樓:匿名使用者

適量的味精沒問題的,平時做菜可以提味的。

8樓:看社會時事

味精儘量不要多吃,吃多了會得癌症,得不償失。

9樓:子衿悅史

我見過有這種說法,但是還有很多人在吃的啊。

10樓:劉聖林

只要不是吃得太多,就沒有什麼問題,還是儘量少吃

聽說味精吃多了會致癌是真的嗎?

11樓:廣可欣羿婷

味精中含有穀氨酸鈉,在日本稱味精為「味之素」。早年日本曾風行一種說法,即多吃味精可以補腦。

但是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味精中穀氨酸鈉對腦細胞γ氨酸丁酸合成有利,後者有興奮或抑制腦神經細胞的作用,對人體的智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此物質缺乏時,能引起驚厥。這往往是與維生素b6缺乏同時存在共同起作用。

**時僅用γ氨基丁酸是無效的,相反大量補充維生素b6往往能見效。因而過量補充味精並沒有特殊的營養作用.

因此,可以說,味精作為調味品,並不是特效營養品,少量使用後可調節食物的味道,增進食慾,也能被人體吸收,但不必過多強調其效用和過量補充

12樓:鄞秋英尉冬

吃味精過多會給內臟器官帶來很大負擔,要少吃,應該用雞精代替味精。

味精會致癌嗎?

13樓:匿名使用者

味精和雞精到底有什麼不同?吃味精還是吃雞精?天津市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的專家介紹說,味精的學名是穀氨酸鈉,食用後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所生成的穀氨酸,是任何一種天然蛋白質中都有的氨基酸。

雞精顧名思義是雞之精華,而現在市面上**的一些雞精是由大於等於35.5%的味精、小於等於45%的鹽、10%至15%的澱粉和雞味香料等混合成的雞味複合調味料。由於各雞精廠家的雞精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大廠家能基本按以上標準進行生產,但一些小廠家卻投機取巧,只是用少量的味精、鹽和香精調配出所謂的劣質「雞精」,坑害廣大消費者。

與雞精相比較,味精比較純淨,用量也較穩定。雖然味精食用安全,但其調味「鮮美」一般,「可口」不足,口感粗糙、刺舌、不自然、不舒服、吃後容易口乾。而純正的雞精可在保持食品原有風味的同時,增加食品的鮮味,整體協調主料、輔料、調料的美味等。

但是食品專家認為選擇什麼調味品不要完全相信廣告宣傳和商家炒作,吃味精還是吃雞精並無本質差異,「第二代」產品要取代味精之說並不科學,何況雞精品質不好保證,消費者到底吃什麼還是要憑個人口味和習慣

1、雞精是一種以新鮮雞肉、雞骨、鮮雞蛋為基料,通過蒸煮、減壓、提汁後,配以鹽、糖、味精(穀氨酸鈉)、雞肉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等物質複合而成的具有鮮味、雞肉味的複合增鮮、增香調味料。

2、雞精可以用於味精應用的所有場合,適量加入菜餚、湯食、麵食中均能達到效果,在湯菜上作用較為明顯。雞精因含多種調味劑,其味道比較綜合、協調。因其含鹽,調味時應注意少加鹽。

3、多數廠家不作雞精用量的建議,乾脆讓你「取代味精新增至鮮美可口為止」;至多不過給你一份清湯的配方,「將20克雞精溶於1升沸水中」。所以,雞精的用量是個體化而隨意的。而味精比較純淨,用量比較穩定。

4、味精易溶於水,所以在烹飪時一般在起鍋之前加入味精效果好,菜餚的味道會更加鮮美。因為味精若在水溶液中長時間加熱會少部分失水生成焦穀氨酸鈉,焦穀氨酸鈉雖無害,但沒有鮮味。雞精的用法似乎寬鬆得多,至少沒見哪個廠家提醒消費者該在烹飪過程中的哪個環節新增雞精。

1。做湯時,快出鍋放

2。做炒菜時,菜出鍋時提前5分鐘放

3。切記不要放幹鍋裡炒,至少菜裡要有點水分

4。雞精一定要加熱

14樓:化妝學校老師

在我國,味精曾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無論什麼擱點味精,都會鮮美上許多。然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關於味精的各種爭議多了起來,有傳聞味精有毒,並稱其發明國日本已禁止食用味精,還有人說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產生致癌物質——焦穀氨酸鈉。這些言論一度讓習慣用味精調鮮的中國菜在國際上遭到冷落。

漸漸地,國人對味精也有了偏見,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安不安全?即使味精是安全的,使用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禁忌?

這些疑問存在於許多人的腦海中。

首先,味精是個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來歷?

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穀氨酸鈉,穀氨酸的鈉鹽,分子式為 ,穀氨酸鈉水解為穀氨酸,而穀氨酸有鮮味,這就是味精之所以能提鮮的原因。德國人裡德豪生在蛋白質水解過程中首次分離出穀氨酸鈉。2023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從海帶中提煉出穀氨酸鈉,第二年,鈴木三郎助將其商品化,取名為「味之素」,開始銷售,這就是最原始的味精。

最開始的時候,用麵筋作原料,加入鹽酸水解生產味精,20世紀50年代,日本人木下祝郎採用發酵法生產味精。後來,發酵法後來居上,取代了水解法,但是兩種方法生產處的味精成分是一樣的。國外一般用糖、蜜作為原料,我國用糧食作物,比如大米或是玉米來生產味精。

市場上銷售的味精的穀氨酸鈉的含量有99%、80%以及60%幾種不同種類。

穀氨酸鈉存在於葡萄、番茄這些水果中,既然葡萄、番茄無害,那麼味精也是能吃的吧?至於水解後的穀氨酸也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生活中很多動植物蛋白質食物中都含有穀氨酸,比如牛奶、雞蛋、豬肉等等。「味精有毒」論不攻自破。

由穀氨酸鈉的分子式可以看出,它是一種並不穩定的狀態,加熱後極易脫水變為另一種穩定的物質——焦穀氨酸鈉。但首先,溫度並不是人們傳聞的100℃,味精溶解最佳溫度是70℃-90℃;在150℃時,它會脫水,產生結晶;如果到了200℃以上,穀氨酸鈉會發生分子內脫水,這才變為焦穀氨酸。其次,由於焦穀氨酸沒有鮮味,「穀氨酸鈉轉化為焦穀氨酸鈉會降低鮮味」是正確的,但是焦穀氨酸致癌,這個言論尚無科學證明。

焦穀氨酸鈉別名為l-2-吡咯烷酮-5-羧酸鈉,分子式為c5h8no4na·h2o。它也是白色結晶性粉末,極易溶於水,有較弱的刺激性,但沒有過敏反應,使用的時候基本無毒,對人體無害。

所以,從科學層面來看,所謂「味精緻癌論」更多是危言聳聽。值得注意的是,平時在使用味精時,考慮到穀氨酸鈉的分子特性,酸鹼性較大的菜品不易加入味精調味。在穀氨酸鈉鹽中只有l型的具有鮮味,它的水溶液擁有的鮮味更純正,因此,在微酸性水溶液中,ph 值在5.

5-8.0時,鮮味最濃;而ph值小於4時,鮮味較弱;ph值大於8時會形成二鈉鹽,這時鮮味就消失了。

從口感的角度來看,新增味精時也要注意溫度,70℃-90℃為最宜。炒菜一般在菜餚出鍋前加入,為了防止脫水生成焦穀氨酸鈉,丟失鮮味;而涼拌菜要早放,使之充分溶解。

另外,味精的適宜濃度為0.2%-0.5%,因此新增的時候也要注意適量,一是不要將菜品的本味壓制下去,二是過猶不及,過多攝入味精對身體也無益,原因和食鹽一樣,味精中含鈉,高血壓患者不宜多食。

15樓:阿什杜德

吃多了可能會,所以還是少吃

雞精或味精吃多了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16樓:暴躁網友馬兒

假的。首先,味精有毒的理論是自毀的。穀氨酸鈉,穀氨酸鈉的主要成分,存在於葡萄和西紅柿中。

由於葡萄和西紅柿是無害的,很明顯,味精也可以吃!而水解穀氨酸也是人體的一種營養成分,許多動植物蛋白質食品中都含有穀氨酸,如牛奶、雞蛋、豬肉等。

其次,焦穀氨酸致癌,沒有科學依據。穀氨酸鈉是雞精中的主要成分,可在120℃以上轉化為致癌物質焦穀氨酸鈉。但是一般來說,烹飪的溫度不會超過120℃,所以味精是安全的,只要我們正確烹飪,我們就能安全食用。

它是一種白色結晶粉末,溶於水,具有較弱的刺激性,但無過敏反應,使用時基本無毒,對人體無害。

在雞精的主要成分中,穀氨酸鈉佔總成分的40%左右,鹽佔10%以上。味精的含量通常超過天然食物中的成分,如雞肉粉或雞骨粉、雞蛋提取物、其他肉類提取物等。

如果烹調食品本身就有更多的風味,如肉類、魚類等可以選擇味精,特別是瘦肉等食品,只需新增單一的新鮮味精味精即可達到鮮味效果,此時,如果新增複合調味料可能會損害自身食物的特殊風味。

如果烹調食物的味道不明顯,如填充物、湯類食品,可以考慮使用複合調味料,即雞精。對於酸醋、醋炒、醋椒菜等酸性菜餚,穀氨酸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不易溶於酸性物質,酸度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特別要注意的是,由於雞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鹽,如果用雞精煮湯,就必須相應地減少食鹽量。

吃隔夜的剩菜對身體健康真的不好嗎

隔夜菜中的確會有部分亞硝酸鹽,不過早有實驗已經證明過了,即使用亞硝酸鹽最容易生成的綠葉蔬菜做實驗,放置在常溫下超過20小時,亞硝酸鹽的含量依然低於人體能夠接受的範圍,就是說,即使你吃了沒有妥善儲存的隔夜菜雖然攝入的亞硝酸鹽會稍微多一點,不過也不至於到中毒或者致癌的地步。隔夜菜裡面,尤其需要多注意儲存...

經常吃生菜對身體健康有害嗎

生吃蔬菜在現代生活中已相當普遍,已遍及全世界。生菜富含水分,每100克食用部分含水分高達94 一96 故生食清脆爽口,特別鮮嫩。每100克食用部分還含蛋白質1 1.4克 碳水化合物1.8 3.2克 維生素c10 15毫克及一些礦物質。生菜還含有萵苣素,具清熱 消炎 催眠作用。生菜含熱量低,在崇尚形體...

吃的貴吃的好對身體健康有什麼好處?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吃的是貴的和好的,肯定質量和材質都 對身體的。對身體的健康還是很有利的。人體需要多種營養,並不是越貴的吃起來對身體就越有營養,比如說鮑魚,山珍海味等等,並不是我們人體日常所需,而且我們平時吃的雞鴨魚肉蔬菜水果當中已經包含了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所以並不是貴的對身就有好處。吃的貴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