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 1 20的兩個數把和告訴A,積告訴B

時間 2021-08-30 11:16:24

1樓:匿名使用者

分析:設和為s,積為m。

首先,a:我不知道。

說明:s可以分解成多個組合,而2=1+1,3=1+2,40=20+20,39=19+20,只有一種分解方式,因此s應屬於[4,38]集合。

其次,b:我也不知道。

說明:m也可以分解成多個組合,因此m不是質數。

再者,a:我現在知道了。

說明:s分解方式中只有一個相乘之後是合數,其他分解方式相乘之後都是質數。這樣,a才能根據b說不知道,而排出所有相乘是質數(m是質數,分解方式只有一種:

1*質數)的可能,剩下的一個相乘之後是合數的組合就是a所得到的解。

而相乘之後是質數的:只有1*質數 = 質數!

1-20的所有質數:t = 。

設x為t中的任意一個質數。那麼,s的可能取值集合:,即:ss =

s= 3時:3不在【4,38】集合,排除;

s= 4時:4=2+2=1+3,(2,2)相乘為4(非質數,滿足條件),(1,3)相乘為3(質數,排除);

s= 6時:6=1+5=2+4=3+3,相乘分別為5,8,9,出現兩個合數,排除;

其他值都是存在多個合數分解的情況,因此均排除了。

因此,a得到的解是2和2.

最後,b:我也知道了。

說明:b根據自己已知的m值,站在a的立場思考,能夠獲得m=4的結果,現在驗證如下:

m=4=2*2=1*4,相加結果為4,5.而5不在ss集合之中,因此結果為2和2.

因此,最終答案為2和2.

以上給出的分析是假設這兩個數是可以相同的。

如果認為這兩個數不同,那又應該是哪兩個數呢?

還是按照上面的步驟來進行分析:

首先,a:我不知道。

說明:s有多個分解方式。s屬於【5,37】.

其次,b:我不知道。

說明:m有多種分解方式。

再者,a:我知道這兩個數了。

說明:s分解方式中只有一個相乘之後是合數,其他分解方式相乘之後的積僅有一種分解方式!這樣,a才能根據b說不知道,而排出所有相乘是質數(m是質數,分解方式只有一種:

1*質數)的可能,剩下的一個相乘之後是合數的組合就是a所得到的解。

那麼,s的可能取值集合:

s= 3時:3不在【5,38】集合,排除;

s= 4時:4=1+3,只有一種分解方式,排除;

s=5時:5=1+4=2+3,相乘分別為4,8,4=1*4僅有一種分解方式排除,8=1*8=2*4滿足,得到一個解。

s= 6時:6=1+5=2+4,相乘分別為5,8,顯然也滿足。

其他值都是存在多個合數分解的情況,因此均排除了。

因此,解為2和3 或 2和4

最後,b:我也知道了。

說明:b站在a立場得知結果。驗證如下:

如果為2和3,則積為6,和為5。此時,5=1+4=2+3,4僅有一種分解方式,a能夠確定為2和3;6=1*6=2*3,相加為7,5,此時7=1+6=2+5=3+4,相乘後為6,10,12,無法確定唯一解,舍掉1,6的解;而5=1+4=2+3,相乘後為4,6,舍掉4,有解2和3.

如果為2和4,則積為8,和為6.此時,6=1+5=2+4,5僅有一種分解方式,a能夠確定為2和4. 8=1*8=2*4,相加為9,6,此時9=1+8=2+7=3+6=4+5,無法確定唯一解,舍掉1和8的解;而6=1+5=2+4,相乘後為5,6,舍掉5,有解2和4.

因此,最終解為2和3 或 2和4 。望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題目:1-20的兩個數把和告訴a,積告訴b,

a說不知道是多少,

b也說不知道,

這時a說我知道了,

b接著說我也知道了,

問這兩個數是多少?

分析:這是一道邏輯性非常強,由於這兩個數的範圍是1-20所以

他們的和記著s:s範圍為2<=s<=40,積記著m

a知道s,b知道m

1. a說不知道,表明這個s可以拆成幾組兩個數的和,像4=1+3,2+2,這裡可以排除掉s=2,3,39,40這4中情況。

2. b所知道資訊是a說「不知道」和自己知道的這個積m,但b卻說,不知道,可以知道,這數m肯定不是質數,他肯定一個合數。像,

1,2,3,5,7,11,…肯定不在裡面。且這類數也不在m裡面,兩個質數相乘的m大於20,像21,如果m=21,等那麼b立刻就知道這兩個數是

3*7,還有像,360(18*20),340(17*20),這裡都是在他們兩個非常聰明的情況下。

我們把m肯定不在這裡面數的集合為p=

3. 關鍵就在於這一步,a聽到b說不知道,立刻可以推斷出來,然後說自己知道,這表明a根據b的話進一步縮小的範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結論:

假設s可以分成以下幾組和:x1+y1, x2+y2,..,

在a看來,a自己知道s,所以a推出b的那個m可能數是:x1*y1,x2*y2

但由於b說不知道時,a能知道,這裡就要想想,a憑什麼根據知道?也就是x1*y1,x2*y2,…這些數中只有一個數不在p集合中,其他的都在集合p中,就是b如果知道了這個數,就可以得出結果出來的。只有一個數不是這類數。

到此為止,a根據b說「不知道」,a是這樣推斷,m不等於其他的n-1數(這些數在p集合中)如果m為那(n-1)個數裡面的一個話,那麼b肯定不會說不知道。

那麼現在就要找什麼樣的s滿足:s拆成多組數之和:如:

x1+y1 = s

x2+y2 = s

…xn+yn = s

且滿足在這n組中只有1組數的積(xi*yi)mi在集合不在p中。

現在就可以一一分析了:

s=4: 2+2=4, 1+3=4, 2*2=4, 1*3=3, 3在p中,4不在p中,只有一個不在p,

符合條件

s=5 1+4 = 5, 2+3=5; 1*4=4, 2*3=6 ,都不在p中

不符合s=6 1+5=6,2+4, 3+3,; 1*5 = 5,

2*4=8,3*3=9,有兩個數不在p中,不符合

s=7 1+6,3+4,2+5; 6,12,10,3個數都不在p中

。。。。

當s=37,現在又不同了,20+17,18+19,(340,18*19,)這兩個數都在p中,因為,若m=340,b立刻可以知道這兩個數為20,和17,

其實要一一排除的,也就是說s=4到38.

最後我認為s=4符合,別的還沒有全部驗證,其實可以程式設計實現來驗證的。

這兩個數分別為2,2

4 現在我們反過來推算驗證:

a) a知道s=4,存在1+3,2+2兩種情況,所以a不知道,但a可以推算m可能為3,4,根據這兩個數,a是不能肯定b是否知道答案的。

b) b知道m=4,存在1*4, 2*2

,b能推斷s可能為5,4,因為s為其中任意一個,a是肯定推算不出來的,也就是說,若b知道m=4,就算是a自己不說「不知道」,b也可以肯定a是不知道的。所以a說的那句話對b用處不大。

c)因為a推算出b可能為3,和4,但b卻說「不知道」,a這時就知道,m肯定不是3,如果是的話,b就會知道結果的,所以a知道m=4,又根據s=4所以a知道這兩個數為2,2.

d) b這時為什麼也知道呢?因為b推算出s可能為5,4,如果s=5的話,b會站在a的立場上去思考,也就是說假如a知道s=5時會怎麼想,他會這麼想的:1+4=5,2+3=5,即可以推算出m=4,6,此時,a肯定能夠得出b不知道答案,也就說b說的那句話「不知道」沒有價值,a也就推算不出這兩個數。

所以s!=5,那麼s=4

了,所以b此時也知道了。

3樓:我愛你中國

2和3,和與積必須足夠小a才有可能猜得到,因為和的組合太多了a是不可能猜到的,而2+3等於5,乘積等於6,如果是1和4那麼乘積就是4,b也是能夠猜到的,而b說不知道

4樓:散葉飄

都是2,

2+2=2*2

怎麼教孩子學二十以內的加減法

5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第一步: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第二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係: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讓孩子學會念題.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

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唸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唸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進行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

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擴充套件資料

加法(通常用加號「+」表示)是算術的四個基本操作之一,其餘的是減法,乘法和除法。 例如共有三個蘋果和兩個蘋果的組合,共計五個蘋果。 該觀察結果等同於數學表示式「3 + 2 = 5」,即「3加2等於5」。

3 + 2 = 5與蘋果,在教科書中受歡迎的選擇

除了計算水果,也可以計算其他物理物件。 使用系統泛化,也可以在更抽象的數量上定義加法,例如整數,有理數,實數和複數以及其他抽象物件,如向量和矩陣。

在算術中,已經設計了涉及分數和負數的加法規則。

加法有幾個重要的屬性。 它是可交換的,這意味著順序並不重要,它又是相互關聯的,這意味著當新增兩個以上的數字時,執行加法的順序並不重要。 重複加1與計數相同; 加0不改變結果。

加法還遵循相關操作(如減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簡單的數字任務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個月的嬰兒,甚至其他動物物種進行計算。

在小學教育中,學生被教導在十進位制系統中進行數字的疊加計算,從一位的數字開始,逐步解決更難的數字計算

兩個數相乘的積是100,如果兩個數的差是21,那麼這兩個數各

時雅容 兩個兩位數相乘的積末尾有兩個0,這個兩位數最大是 90 最小是 10 它們的差是 80 和是 100 薊言伯秀雋 解 設一個數為x,則另一個數為 x 21 x x 21 100 x 21x 100 0 x 25 x 4 0 所以x 4,另一個數是25 或x 25,另一個數是 4。2個數的和是...

兩個數的差與和的積是77,求兩數

積是77,那麼77只能拆成7x11 和77x1 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下 和是11,差是7,那麼原來的2個數 就是 11 7 2 和 11 7 2 得到 9和2 同理,第二種情況下是 39和38.池塘長草的題目。投1棵的情況下,等了2天后就變成4棵。那麼投4棵就等於投1棵又節省了2天嘛 26 2 24...

給我兩個數學小故事,很急的

一天,華羅庚對侯寶林說 我麻煩您到街上買一斤桔子汁,外帶一包炒米花。一斤桔汁四角四分錢,我這裡只給您四角四分,貴了我不買,少了我不依!侯寶林接受任務後,很快就回來了,他把一斤桔汁和一包炒米花交給了華羅庚。侯寶林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呢?原來侯寶林用四捨五入法走了十家食品店,每家只買一兩,打了一斤桔子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