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教學案例說明 英語課程如何「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髮展的價值

時間 2021-10-20 10:50:55

1樓:匿名使用者

以「punctuality"為例,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進行了加強時間觀念的教育。這對學生的人格發展當然會有好處的。在點滴中體現對學生髮展的價值

如何撰寫教育教學案例

2樓:中公教育

其實有很多專門做教師的教育機構會有相關的備考材料,建議你可以網上查詢一下。

如何寫好小學資訊科技教學設計及案例分析

小學數學課教學方法的小本培訓心得體會

3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數學雖以一個「小」字當頭,但它的作用與地位卻一點也不微小,反而它對學生取得終身學習的基

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時代、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應該是什麼樣的?學數學到底培養人的什麼能力?為什麼國際上各個國家

的基礎教育中都納入並重視數學學習?在學生經歷的長達6年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在課堂上應做些什

麼?該怎麼做呢?

我想教材是載體、學生是中心、課堂是陣地、理念是根本。新教材歷經十載,它承載的更多的是新的教

育教學理念,更多的是對人才培養的一種幫助,更多的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指導。以下談談我在數年

課改過程中,如何正確把握新理念、正確解讀新教材、科**用新教材並創新使用新教材,所作出的實

踐研究與生成反思。

一、正確解讀教材才能讓學生學到新的數學。

十年以前,我們都是教書匠,培養的學生只會接受學習,能力如何培養?新教材、新課改推廣以來,我

們通過許多學習和研究,慢慢從「教書」慢慢轉變為「培養人」;從「教教材上的數學」慢慢走向「用

教材去教數學」。我們漸漸理解了教材是實施教學的載體,而不是惟一的標準。在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

實施的過程中, 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和駕馭現行教材 ,正

確地解讀新教材,才能讓學生學到新的數學。

那麼,正確解讀新教材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教師要力

求做到要精讀課標、深鑽教材、細研學生。

【案例連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例題教學片斷

估算是《標準》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因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內容說明:教材呈現一幅情境圖,讓學生解決「有350個同學來聽課,能坐下嗎?」的問題。情境圖下面

呈現不同的估算方法:①把兩個因數看作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它們積的範圍;②把其中

一個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它們積的範圍。

【案例生成】

師:看準資訊和問題,快速解決。(學生的回答不統一,速度放慢。)

其中有一個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不需要計算得那麼清楚,只需要算個大概就可以了。

師:那你準備怎樣算個大概呢?

生:我把22和18看成了20再乘。

師:你能將兩位數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乘,這就是估算的方法。

師:還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嗎?(其他學生受到這位學生的啟發後,紛紛想到了另外幾種估算的方法,教

師引導進行幾種方法的整理。)

師:看來,這三種估算的方法都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這三種方法有什麼共同點嗎?

生:都是把兩位數看成了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乘。

師:你們覺得我們通過估算得到的結果,是比準確字數多呢,還是少呢?

(有的學生說少,有的學生說多,有的學生說差不多。)

師:為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生:因為把22看成20將因數看小了,所以估算的結果比準確結果要小。

……師:真的嗎?我們來看看!將18估成20,估高了,因此最後結果就比準確字數大。如果把22估成20,估

低了,最後結果就比準確字數小。

那麼將18和22都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數所得到的結果,你覺得和準確字數比怎樣?

(學生一起反映:差不多的。)

師:為什麼會差不多呢?

生:因為一個因數少估了2個,另一個因數多估了2,扯平了。

師:看來,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有許多估算的方法,用哪種方法解決還要看具體什麼問題。

【案例解讀】

當我在聽同年組老師教學這個例題的時候,我清楚地認識到,這些估算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不是難事兒

,學生在這節課上可以說你不用教,他們都會去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學生在這節課裡需要得到的是什麼

呢?他們需要發展的是什麼呢??

學生需要得到的是學會在估算的過程中合理地分析比較,從而使估算髮揮自身的意義和價值——真正地

能夠解決好問題。因此,例題的教學,筆墨除了放在學會乘法估算的方法上,更要根據具體問題引導學

生針對具體的估算方法,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從而得出該問題所需要的答案。由此,在接下來我執教的

過程中,我調整了筆墨,對於分析比較不再輕描淡寫了。學生受教師的引導,導致出現「估高」、「估

低」和「差不多」的結論,是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體現。這是用估算解決問題時必不可少的一種分析,

也是估算不同於口算和筆算的一個特點,這種思維的訓練是在精確計算中無法實現的。估算教學中對學

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逐步形成的,只要我們有意識、有計劃地給學生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運

用估算解決問題,在實踐中體會學習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意識會慢慢形成,估算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學生在形成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同時,分析能力大為提高,在面對新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路的開啟需要

良好的分析能力作為支撐。而數學課上要培養的不僅僅只是一項分析判斷的能力,這也是有別於老教材

的一個亮點,新教材豐富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點,學生將學到新的數學,學生的能力將全面而服務於生

活。二、創新使用教材才能促進學生能力得到發展。

數學課就要有數學味,教材解讀不正確或不透徹就會讓新的數學課堂走味。所謂的數學味就是一種理性

的思維,如邏輯思維、分析判斷、空間想象等。這些能力是社會發展所需人才必備的重要能力。要想學

生在數學課堂上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還需要教師創新使用新教材。教師能教得創新,學生就能學得有味

,學數學只要學味十足了,能力自然也就逐漸形成了。

以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複習為例,談談為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如何對教材進行創

新使用使用。

【案例連結】「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複習

內容說明: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複習,給出了兩道題。第一題呈現的是小朋友們討

論表內除法算式的分類方法,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可以按照算式的得數來分,有的按照除數相同的

算式來分,有的提出問題還可以怎樣分?第二題是一道解決問題。那麼我分了兩節課來進行整理。第一

節課整理計算部分,第二節課整理解決問題部分。

我先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學過哪些表內除法的算式,學生說的時候,老師就應該將這些算式在黑板上

板書,而且這些算式的位置就應該表內除法表的位置,比如學生說出20÷4=5,我就把這道算式板書在第

5行第4列;學生說出9÷9=1,我就把它板書在第1行第9列;學生說出16÷4=4,我就把它板書在第4行第4

列……在許許多多算式的列舉中學生現會覺得老師怎麼亂寫算式,東一個西一個,後來慢慢發現了規律

,會準確猜出老師會將這道算式板書在什麼位置,是為什麼。在此過程中,全班的積極性是高漲的,因

為其中帶有一些猜謎語的味道,這會讓學生覺得很簡單的算式變得神祕起來。並且在完成的整個過程中

學生經歷了歸納、整理、猜想、推理、列舉等一系列有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學生自己歸納出:當

被除數和除數相同的時候,商為1;當除數為1的時候,被除數和商一樣;除數是幾,被除數就是商的幾

倍;商是幾,被除數就是除數的幾倍……學生的這些歸納性的語言是讓我備課的時候沒有想到的,我的

預設是讓他們經歷這樣的歸納與整理的過程,並從中去感受就可以了,用他們自己兒童化的語言表述出

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但是學生這麼多精闢的歸納讓我大開了眼界,說明學生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的時

候是高效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的。

【案例解讀】

在第一節課的處理中,教材並沒有列舉出表內除法算式表,只用了學生小組討論的形式呈現了出來,那

麼我對於這樣編寫的理解是,學生應該有自己整理的思維過程,能夠按照一定的規律來整理就可以了,

不需要學生完整地整理出除法算式表,除法算式表的歸納與整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是相當有難度的。但

是學生的整理歸納的能力在每一節整理與複習課上都應該有挑戰與提高,有難度不代表不去研究,正因

為有難度,經歷了有難度的挑戰,思維才能夠得到提高。因此,我對教材的理解是,不僅要讓學生自己

按照一定規律去整理歸納,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髮現表內除法表編排的

規律,從而能夠學到這樣整理的一種有效方法。

所以,教材上的呈現我們不僅要完全理解,更要徹底理解,這種編寫不僅限於書本,它是和活生生的學

生緊密聯絡起來的,而且更要得到教者正確而科學的支援,那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學生的發展才是有

效而全面的。

能把新教材教下來是一種本事,能創造性地把新教材教下來又是一種能耐,能把新教材內蘊含的理念和

素材通過開發轉化為教學實踐並取得成效,這更是一種功底。教師要在尊重教材基礎上,開動腦筋,不

侷限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新使用,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這

樣新課改、新理念才能真正落實,學生才能科學發展。

三、科學解讀教材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

人人都想當創造者、當發明家,尤其是我們的學生。曾經我們的教育在抹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學

生都變成了被動式的學習,都成為了一臺臺的解題機器。新理念正在努力改變著這一現狀,試圖讓學生

經歷多次成功的創新和發明的過程,帶給學生一種探索慾望和一種思維習慣,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數學品

質。在教學集合圈這一知識時,學生就經歷了韋恩對這個圈的創作,對於學生而言,這是促進學生數學品質

和能力形成的最佳機會。

【案例連結】「有趣的圈」教學片斷

內容說明:集合思想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說,集合理論是數學的基礎。從學生一開始學習

數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學生在學習數數時,把1個人、2朵花、3枝鉛筆用一

條封閉的曲線圈起來表示,這樣表示出的數學概念更直觀、形象,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

們學習過的分類思想和方法實際上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

本單元的例1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直觀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

本例首先通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的學生名單,通過統計表可以看出:參加語文

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但實際上參加這兩個課外小組的總人數卻不是17人,引起學生的

認知衝突。這時,教材利用直觀圖把這兩個課外小組的關係直觀地表示出來。從圖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有3名學生同時屬於這兩個小組,所以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案例生成】

教師給出資訊:參加語文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

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列出算式:8+9=17(人)

師:請這些同學站起來我們看看是不是17人。

(學生髮現問題,沒有17人,只有14人。教師引導列出統計表進行檢查,在統計表中學生似乎發現有重

復現象。)

師:這樣吧!為了讓大家看的更加清楚,我們請這些同學分別上來,我們按組數一數!

(1) 請參加了語文小組的站這邊!數一數,是8人嗎?

(2) 請參加數學小組的站這邊!

(其中重複的學生想到數學小組這邊來,教師進行導向。)

師:誒!你們不是參加語文小組的嗎?請站在那一邊,不準瞎跑哦!

(這個時候這幾個兩個小組都參加的3個學生拿老師的幽默處理沒有辦法,有點支支吾吾的,還是想過來

。)師:為了表示你們8個都是參加語文小組的,我們用這個紅圈把你們都給圈起來,不准你們瞎跑!

那麼,你們都是參加數學小組的,參加數學小組的應該有9個人啊,怎麼差了3個?

學生急了:還有我們3個呢!

師:那你們過來啊!

生:可老師你不讓我們出這個圈啊!

(這個時候發生的矛盾衝突激發了學生想辦法去解決的強烈慾望,終於下面有學生坐不住了,有幾個學

生插嘴要把這3個人怎麼怎麼套起來,但另外一些學生不是很明白,學生中有一個同學終於跑到講臺上來

了,進行了一個操作:他將重複的3個人安排在正中間,將兩個圈交叉套出重複的3個人,使這三個同學

既站在紅圈裡,又站在籃圈裡。)

【案例解讀】

這個結果的產生是必然,現在很多老師對對教材進行這樣的處理,為什麼?正因為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

思考的空間和探索的慾望。這個圈的交叉部分不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是我們的學生的確就想出來了,

不是因為學生提前看了教材,或者家長曾經教過,真正就因為在這樣一個矛盾衝突中,學生想力爭解決

這個問題。韋恩也不是特異的天才,我們的很多學生經歷了韋恩的這個創造的過程,這樣的學習也正是

新教材中滲透的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去親身經歷、親身體驗、激發矛盾、創新解決。有了這樣的創造

過程,學生不僅在思維層面上得到了收穫,而且在心理需求上得到了滿足,很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原來自己也可以是發明家啊!

新教材中還有很多像有趣的圈這種課例,需要教師做的不是直接把韋恩圈交給學生怎麼填寫怎麼畫,而

是讓學生真正獲得思考的空間,自覺走進矛盾中,讓自己也在數學海洋中創造一回。

在我們的數學實際教學中,要真正讀懂新理念、讀透新教材,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科學設計我們的教

學。在課堂這個陣地上讓學生盡情發揮、盡顯智慧,在數以萬計的陣地中學生優良的數學品質和優秀數

學能力的產生一定是必然。

小學《好學的爸爸》教學案例

出示 爸爸說 光會打字是遠遠不夠的。上網啦,製圖啦 要學得東西可多啦。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句話。師 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的標點符號。老師用紅色粉筆在省略號下用波浪線畫出 這叫 省略號 學生齊讀。一位學生搶著說 媽媽教過我,我早就知道這是 省略號 師 省略號 的意思是還有很多很多,但不能全...

教學案例分析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重的幾個問題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李鵬亞 篇一 小學數學教學10個案例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 案例1 除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片段 學生被分為6人一小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a教學 師 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動手操作。師 好!把剛才操作的過程在小組中交流一下。b教學 師 大家手...

經濟學案例分析,經濟學案例分析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給經營者的啟示 消費者購買物品是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費者願意支付的 越高。根據效用理論,企業在決定生產什麼時首先要考慮商品能給消費者帶來多大效用。企業要使自己生產出的產品能賣出去,而且能賣 就要分析消費者的心理,能滿足消費者的偏好。一個企業要成功,不僅要了解當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