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老墨說史
1、瞭解歷史,學習古代文化,欣賞古代文學,研究古代文明。
2、學習文言文的作用還在於傳承中華文化,讓一種古老的文明傳承下去是每一位中國人的責任。
3、學習文言文有助於提高人遣詞造句,煉字的能力和閱讀能力,提升文學修養。
4、好的文言文可以愉悅人的精神,豐富人的認知,有時候也能給於人鼓舞。
5、學習文言文,能夠藉先人的經驗獲得指引,與先人的智慧互相切磋,從先人的感嘆中體驗人生。
關於學習的文言文有哪些?
2樓:桂林先生聊生活
關於學習的文言文有如下: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篇》
解釋: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篇》
解釋:勤奮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誨學生從不倦怠。
3、清代周希陶的《增廣賢文》
節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實際上是唐朝韓愈所作,被收錄進《增廣賢文》)。
釋義:如果你想登上知識的高峰,那麼勤奮就是唯一的路徑;如果你想在知識的大海裡暢遊,刻苦就是祝你前行的船舶。
4、宋代朱熹的《勸學詩 》
節選: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釋義:年華易逝,學習難成,不應該浪費每一寸的時光。
5、唐代顏真卿的《勸學》
節選: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釋義:年輕時不知道要早早德努力學習,等到了滿頭白髮之時才悔恨就已經遲了。
關於學習的文言文有哪些?
3樓:社會暢聊人生
1、戰國荀子的《勸學》
節選: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
釋義:君子知道他學得不全不精就足以認為是完美的,所以誦讀群書來力求融會貫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
2、宋代王應麟的《三字經》
節選: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釋義:玉如果不經過打磨和雕刻,就不能成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學習,就無法成才。
3、春秋 孔子《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在能力範圍以內,儘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慧賦予時代的意義。
4、清 周希陶《增廣賢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譯文:在讀書、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順風船可駛,如果你想要在廣博的書山、學海中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勤奮”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這句詩可以做為座右銘來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學習上哪怕不聰明,只有勤奮、堅持不懈,才會有所收穫,走向成功。
5、唐 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譯文: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玩樂而荒廢;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俗而敗壞。
古往今來,多少成就事業的人是由於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又有多少的歷史典故正說明了這個道理。
關於學習的文言文有哪些?
4樓:松鼠數碼百科
1、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出自宋代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
譯文:古人學習知識不遺餘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為政篇》
譯文: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出自兩漢諸葛亮的《誡子書》
譯文: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4、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出自宋代朱熹的《偶成》
譯文: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戰國時期樂正克的《禮記·學記》
譯文:玉石不經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關於學習文言文,關於學習的文言文
交友三千 給你一個速成的方法,翻譯一篇課文 如愚公移山或岳陽樓記 不看參考書,只查字典 買一本古漢語字典,到高中還要用 和課堂筆記,哪怕一天翻譯一段,通篇翻譯下來,你的文言文水平都會有很大提高。學文言文時,翻譯了史記中的十幾篇古文,不到兩個月譯文就寫了半本筆記本。結果之後發現看文言文比現代文都順。雖...
有哪些助於學習文言文的書籍?
一 王力的 古代漢語 二 古文觀止 三 楊伯峻的 論語譯註 四 楊伯峻的 孟子譯註 五 楊伯峻的 春秋左傳注 六 蔣錫昌的 論語新譯新注 七 初中文言文全解 八 高中文言文全解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 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
怎麼學習文言文因該注意些什麼,學習文言文必須做到什麼
愛瘋傑澈 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瞭解寫作背景,通讀全文,標記生疏字詞句意義,歸納段意,翻譯全文。學習文言文應該注意的具體事項 1 瞭解寫作背景。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因而筆下的作品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思想感情,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寫作背景來把握文章大意。2 通讀全文。文言文不會全篇讓人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