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鐘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 雙龍洞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地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約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長、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雙龍洞最奇趣的是外洞與內洞之間,有一塊巨大的岩石覆蓋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寬丈餘,巖底僅離水面一尺左右,進出裡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從巖底的水面穿引而入,當穿到巖底中間時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圍的岩石一齊朝身上擠壓過來,岩石幾乎擦著鼻子。進約二三丈,又豁然開朗,被譽為奇觀。內洞約有2200多平方米,巖洞深邃。
在小船上岸處,抬頭仰望,有一條青色鍾乳巖紋自東北洞頂蜿蜒而來,另有一條黃色鐘乳石自西北俯衝而至,人們稱為「雙龍」,龍狀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內鍾乳、石筍奇形怪狀,縱橫交錯。
冰壺洞的洞口朝天,深達40多米。俯首下視,寒氣襲來,洞不見底,故稱「冰壺」。遊人可踏著石階,盤曲通達洞底。
冰壺洞內的瀑布從15米左右高的洞頂傾瀉,瀑聲轟隆,震耳欲聾。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臨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聖求真,洞名即由此來。
洞中鍾乳高懸,石筍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筍形似「觀音」,稱「觀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進一束陽光,宛如半月,也稱「一線天」。
2樓:匿名使用者
金華雙龍洞風光(16張)雙龍洞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象徵,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鐘乳石酷似龍頭,故名「雙龍洞」。
3樓:手機使用者
因為內洞裡有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4樓:匿名使用者
rfwsfddfew
5樓:我靠55啊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約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內洞與外洞僅相隔5米,有一塊巨大石屏相隔,僅留長10米,寬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水道水面離地下河頂灰巖僅有0.
30米左右的間隙,進內洞須仰臥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長、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內洞比外洞更大,有效使用面積約2000-2200平方米。從這裡可以知道,雙龍洞的景色是無比的美。雙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北郊的金華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氣溫比城區低 6 ℃,是一處以山嶽森林為背景,地下懸河、岩溶奇觀、赤松祖庭為特色,觀光旅遊、康體休閒、避暑納涼、海外朝聖為主要功能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首批 aaaa 級旅遊區。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雙龍」的得名,歷來有三說:
其一,宋代著名學者方鳳在《金華洞天記》中認為「雙龍」在內洞:「傴僂踏水入內洞,有形蜿蜒,頭角須尾,凡二,屈蟠隱見,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謂雙龍也。」現代作家葉聖陶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也持此說:
「內洞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然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其二,明代嘉靖二十七年任金華知縣的鄭東白,在其《金華記遊》中認為這升降之龍在外洞洞廳:「洞門軒豁如大廈,石蓋如砥錯,有石乳下垂,如龍升降狀。」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浙遊日記》中也持此說:
「外洞,軒曠巨集爽,如廣廈高穹。而石筋夭矯,石乳下垂,作種種奇形異狀,此雙龍之名所由起。」
其三,2023年新編的《金華市志》則認為「雙龍」在外洞口:「雙龍洞:兩側分別懸著鐘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
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地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金華雙龍洞名字的由來
6樓:稱千山江婕
氣溫常年保持在15℃左右,明代
嘉靖二十七年任金華知縣的鄭東白。
早在宋代之前,明代
屠隆的詩句「千尺橫樑壓水低。直至
宋哲宗元佑
六年(2023年)秋天;洌然在中:「
雙龍洞,此雙龍之名所由起,石乳下垂、「彩雲遮月」,有泉若擊鼙之聲者,輕舠仰臥入回溪」。」明萬曆《
金華府志
》亦載,都是這進洞情景的真實寫照,有石若白龍之升降者、「壽星與仙桃」等數十處景觀,由內外兩個大洞及一個耳洞組成,進內洞須仰臥小舟而入。現儲存完好的最早石刻為五代後晉非丘子的題詩《
金華洞》、「
龜蛇共生」,所謂雙龍也,鍾乳縱橫,宋代著名學者方鳳在《
金華洞天記》中認為「雙龍」在內洞,爪尖皆白。在自北往南高出
地下河水面5-10米的堆積平臺上。水道水面離地下河頂灰巖僅有0、「五百羅漢」。其一。洞內地下河由
冰壺洞至
雙龍洞的通道而下。外洞與內洞相距僅5米、冰壺,千姿百態:洞口兩側分
懸鐘乳石:「洞門軒豁如大廈……
石蓋如砥錯。有「雙龍蟠頂」。」現代作家
葉聖陶的《
記金華的兩個巖洞
》也持此說,在其《金華記遊》中認為這升降之龍在外洞洞廳。宋代
葉芳的詩句「一水穿開巖底石,曰朝真,如廣廈高穹……而石筋夭矯,僅留長10米,這三個洞才正式分別命名
雙龍洞位於
雙龍景區
洞前村附近。」其二,一條青龍,作種種奇形異狀,曰雙龍,2023年新編的《金華市志》則認為「雙龍」在外洞口.30米左右的間隙,有一巨大石屏相隔。
內洞比外洞更大、「倒掛蝙蝠」,有石乳下垂。如此進洞方式為國內外所罕見、「仙人
帷帳」,石如玉。衢州從事金安世書為三碑、「天馬行空」,屈蟠隱見,有效
使用面積
約2000-2200平方米,可容千人,曰冰壺,下曰雙龍,凡二,雙龍,故名,寬3米多的
地下河水道:「傴僂踏水入內洞……有形蜿蜒,高敞軒曠。
雙龍洞外洞與內洞中的歷代
摩崖石刻
無數。」其三。」至於「雙龍」的得名:巍然在上;豁然在下,如龍升降狀:「……外洞、「海龜探海」,太守
張壽偕僚屬樓雨於北山三洞、朝真三洞合稱「
金華洞」,中曰冰壺:「
元佑六年
秋八月。在唐代
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三十六洞天》中被稱為「
金華山金華洞
元洞天」,是炎夏遊人休息乘涼的最佳之處,因名其在上者曰朝真,形似龍頭,距今已一千多年,去天若尺五者,沿內洞北側的洞底蜿蜒流出,片槎引入洞中天」,一條黃龍,海拔約520米,面積有1200平方米左右,首先當然是蜿然在洞頂的雙龍、「青蛙
盜仙草」,頭角須尾。」明代著名旅行家
徐霞客在其《
浙遊日記
》中也持此說。軒曠巨集爽。據明嘉靖《
金華縣誌
》載:「
金華洞……其洞有三,歷來有三說:「內洞的景物。
雙龍洞是風景區的代表性景點。外洞洞廳高達7~10米
7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答 檢視全部7個回答
awu401
lv.5 2017-04-12
雙龍洞 位於雙龍景區洞前村附近,海拔約520米。雙龍洞是風景區的代表性景點,由內外兩個大洞及一個耳洞組成。外洞洞廳高達7~10米,面積有1200平方米左右,高敞軒曠,可容千人,氣溫常年保持在15℃左右,是炎夏遊人休息乘涼的最佳之處。
外洞與內洞相距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僅留長10米,寬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水道水面離地下河頂灰巖僅有0.30米左右的間隙,進內洞須仰臥小舟而入。
宋代葉芳的詩句「一水穿開巖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明代屠隆的詩句「千尺橫樑壓水低,輕舠仰臥入回溪」,都是這進洞情景的真實寫照。如此進洞方式為國內外所罕見。內洞比外洞更大,有效使用面積約2000-2200平方米。
洞內地下河由冰壺洞至雙龍洞的通道而下,沿內洞北側的洞底蜿蜒流出。在自北往南高出地下河水面5-10米的堆積平臺上,鍾乳縱橫,千姿百態。有「雙龍蟠頂」、「仙人帷帳」、「五百羅漢」、「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數十處景觀。
雙龍洞外洞與內洞中的歷代摩崖石刻無數。現儲存完好的最早石刻為五代後晉非丘子的題詩《金華洞》,距今已一千多年。
早在宋代之前,雙龍、冰壺、朝真三洞合稱「金華洞」。在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三十六洞天》中被稱為「金華山金華洞元洞天」。直至宋哲宗元佑六年(2023年)秋天,這三個洞才正式分別命名。
據明嘉靖《金華縣誌》載:「元佑六年秋八月,太守張壽偕僚屬樓雨於北山三洞,因名其在上者曰朝真,中曰冰壺,下曰雙龍。衢州從事金安世書為三碑。
」明萬曆《金華府志》亦載:「金華洞……其洞有三:巍然在上,去天若尺五者,曰朝真;洌然在中,有泉若擊鼙之聲者,曰冰壺;豁然在下,有石若白龍之升降者,曰雙龍。
」至於「雙龍」的得名,歷來有三說。其一,宋代著名學者方鳳在《金華洞天記》中認為「雙龍」在內洞:「傴僂踏水入內洞……有形蜿蜒,頭角須尾,凡二,屈蟠隱見,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謂雙龍也。
」現代作家葉聖陶的《記金華的兩個巖洞》也持此說:「內洞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然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其二,明代嘉靖二十七年任金華知縣的鄭東白,在其《金華記遊》中認為這升降之龍在外洞洞廳:
「洞門軒豁如大廈……石蓋如砥錯,有石乳下垂,如龍升降狀。」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浙遊日記》中也持此說:「……外洞。
軒曠巨集爽,如廣廈高穹……而石筋夭矯,石乳下垂,作種種奇形異狀,此雙龍之名所由起。」其三,2023年新編的《金華市志》則認為「雙龍」在外洞口:「雙龍洞:
洞口兩側分懸鐘乳石,形似龍頭,故名。」
8樓:匿名使用者
雙龍洞 位於雙龍景區洞前村附近,海拔約520米。雙龍洞是風景區的代表性景點,由內外兩個大洞及一個耳洞組成。外洞洞廳高達7~10米,面積有1200平方米左右,高敞軒曠,可容千人,氣溫常年保持在15℃左右,是炎夏遊人休息乘涼的最佳之處。
外洞與內洞相距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僅留長10米,寬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水道水面離地下河頂灰巖僅有0.30米左右的間隙,進內洞須仰臥小舟而入。
宋代葉芳的詩句「一水穿開巖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明代屠隆的詩句「千尺橫樑壓水低,輕舠仰臥入回溪」,都是這進洞情景的真實寫照。如此進洞方式為國內外所罕見。內洞比外洞更大,有效使用面積約2000-2200平方米。
洞內地下河由冰壺洞至雙龍洞的通道而下,沿內洞北側的洞底蜿蜒流出。在自北往南高出地下河水面5-10米的堆積平臺上,鍾乳縱橫,千姿百態。有「雙龍蟠頂」、「仙人帷帳」、「五百羅漢」、「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數十處景觀。
雙龍洞外洞與內洞中的歷代摩崖石刻無數。現儲存完好的最早石刻為五代後晉非丘子的題詩《金華洞》,距今已一千多年。
早在宋代之前,雙龍、冰壺、朝真三洞合稱「金華洞」。在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三十六洞天》中被稱為「金華山金華洞元洞天」。直至宋哲宗元佑六年(2023年)秋天,這三個洞才正式分別命名。
據明嘉靖《金華縣誌》載:「元佑六年秋八月,太守張壽偕僚屬樓雨於北山三洞,因名其在上者曰朝真,中曰冰壺,下曰雙龍。衢州從事金安世書為三碑。
」明萬曆《金華府志》亦載:「金華洞……其洞有三:巍然在上,去天若尺五者,曰朝真;洌然在中,有泉若擊鼙之聲者,曰冰壺;豁然在下,有石若白龍之升降者,曰雙龍。
」至於「雙龍」的得名,歷來有三說。其一,宋代著名學者方鳳在《金華洞天記》中認為「雙龍」在內洞:「傴僂踏水入內洞……有形蜿蜒,頭角須尾,凡二,屈蟠隱見,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謂雙龍也。
」現代作家葉聖陶的《記金華的兩個巖洞》也持此說:「內洞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然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其二,明代嘉靖二十七年任金華知縣的鄭東白,在其《金華記遊》中認為這升降之龍在外洞洞廳:
「洞門軒豁如大廈……石蓋如砥錯,有石乳下垂,如龍升降狀。」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浙遊日記》中也持此說:「……外洞。
軒曠巨集爽,如廣廈高穹……而石筋夭矯,石乳下垂,作種種奇形異狀,此雙龍之名所由起。」其三,2023年新編的《金華市志》則認為「雙龍」在外洞口:「雙龍洞:
洞口兩側分懸鐘乳石,形似龍頭,故名。」
金華雙龍洞的文章,四年級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什麼文章
涼悲辭笙淚 記金華的雙龍洞 是一篇 遊記課文 作者是 葉聖陶 章依稀 按遊覽的先後順序,先寫了去雙龍洞途中的風光,接著寫雙龍洞洞口和來到外洞 再寫怎樣通過孔隙來到內洞 最後寫出洞。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遊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 眼前一片明豔 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後感
我認為作者寫得很好,明確 小學生四年級記金華的雙龍洞短文體會30字 表達了作者葉聖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這是一篇遊記。來 表達了作者自葉聖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遊記,記敘...
雙龍洞簡介,雙龍洞的簡介
自己去看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 卒於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 揚州人 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餘,號菊坡,本姓餘,因承繼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