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出師表的主要內容??

時間 2021-05-07 20:00:02

1樓:匿名使用者

出師表(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棉、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 諸葛亮呈現出師表

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quē)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háng)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huán)、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shuài)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1]。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

歷史上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通常所說的《出師表》一般指《前出師表》。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3樓:冬天冷冷怕怕

出師一表真名世,長使英雄淚滿襟。。懂了不

出師表的主要內容??

4樓:十七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

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xiè)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yí)德(dé),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fěi)

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jiàn)之路也。[3]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jiǎn)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quē)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háng)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tuí)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huán)、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wén)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zhēn)酌(zhuó)損益,進盡忠言,則攸(yōu)之、禕(yī)、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tì)零,不知所言。[2]

譯文先帝建立基業(建功立業)還不到一半,卻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已分三國之勢,我們蜀漢地區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的確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鍵時刻啊。但是宮廷裡侍奉守衛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捨身忘死地作戰。

這是因為追念先帝對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在陛下身上報答這份恩情啊。陛下確實應該擴大聖明的聽聞,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恢復振奮有志之士的士氣,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至於堵塞了大臣們盡忠盡善、直言規勸的道路。

皇宮中的近臣和朝廷中的官吏,本來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為在宮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是盡忠心做善事的人,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以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不應該私心偏袒,使宮廷內外施法不同啊。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這都是些品德善良誠實、志向思慮忠貞純正的人,因此先帝才選拔來輔佐(給予)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無論大小,都可以拿來問問他們,然後再去施行。一定能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增加成效。

將軍向寵,性情德行平和公正(善平),通曉軍事,過去任用的時候,先帝稱讚他說能幹,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裡的事情,如果都能徵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和睦,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都能各得其所。

親近賢良的忠臣,遠離奸佞(nìng)的小人,這是漢朝前期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漢朝後期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對於桓帝、靈帝的做法,沒有一次不嘆息並且感覺到痛心和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誠願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中揚名做大官。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委屈自己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廬中來探訪我,拿當代國家大事來詢問我,因此我感慨激動,從而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軍事失利,(我)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接受了任命,(我)在危機患難期間受到委任,從那時起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嚴謹慎重,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囑託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唯恐託付(給我的大事)沒有成效,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才在(建興三年)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

如今南方已經平定,**裝備充足,應當勉勵並統帥軍隊,北上去平定中原地區,我希望竭盡自己平庸的才能,剷除奸邪凶惡的敵人,復興漢朝王室的帝業,遷回到舊日的都城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心於陛下的職責和本分。至於考慮事情是否可行採取適當措施,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重任委託給我,(如果)不見成效,那就請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告慰先帝的神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用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詢問(治國的)好方法,識別採納正確的言論,深切的追念先帝遺願,(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如今(我)就要遠離陛下,面對這篇奏表,禁不住眼淚就流了下來,不知說了些什麼

出師表與後出師表在內容上有什麼不同

李明雲 前出師表 一 分析蜀國面臨的形勢,向劉禪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開張聖聽 二 向劉禪提出嚴明賞罰的建議。賞罰分明 三 親賢遠佞。四 自述身世,回顧三顧茅廬至臨危受命以來與先帝共同創業的歷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與對先帝的無限感激。五 追述先帝託孤以來的心情及做法,闡述自己興復漢室的策略和忠心。以...

出師表主要講的什麼內容作者誰,出師表一文主要講了什麼?

內容 出師表 是諸葛亮出師伐魏臨行前寫給後主劉禪的奏摺。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後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作者諸葛亮 公元181年 公元234年農曆8月28日 字孔明,號臥龍,諡號忠武侯,在世...

出師表是誰寫給誰的,內容是什麼,謝謝

諸葛亮但是是寫給劉備兒子劉禪的 當時孔明先生打算親自帶兵伐魏,劉禪不讓,說離不開他.孔明老爺子非要去,還寫了這個出師表告訴劉禪,意思就是你讓我去我得去,你不讓我去我也得去.出師表上把大道理都說盡了,就是說劉禪再不讓他去這個皇帝也就太沒道理了.不是寫給劉備的,是寫給劉備的兒子劉禪的。出師表是誰寫給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