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是什麼意思啊

時間 2021-08-15 11:06:27

1樓:孫老闆

意思是:如果教給他一個方面,他卻不能以此來說明另外三個方面,就不要用同一種方法重複教他了。

【出處】《論語·第七章·述而篇》——戰國·孔子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卻不得明白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教給他一個方面,他卻不能以此來說明另外三個方面,就不要用同一種方法重複教他了」。

擴充套件資料

1、《論語·第七章·述而篇》創作背景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出自《論語·第七章·述而篇》。《論語·述而篇》是《論語》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再傳**關於孔子及其**言行的記錄。

2、《論語·第七章·述而篇》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後,其**及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被奉為儒家經典。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意思: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便會對思想有害。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3樓:唐三

如果教給他一個方面,他卻不能以此來說明另外三個方面,就不要用同一種方法重複教他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說:

一個人不到他傾全力去嘗試瞭解事理,但卻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會去啟示他的。不到他盡全力想要表達其內心的想法,卻想不到合適言詞的程度,我是不會去開導他的。如果告訴他一個角落是這樣的,他還不能推悟出其它三個角落也是一樣的,那我就不會再多說什麼了)。

這個問題發的不是地方啊。況且,一搜就會有答案。

5樓:勇往直前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意思是: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6樓:單資喻秋巧

出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選自《論語·第七章·述而篇》。

先秦·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什麼意思啊

7樓:尖葉玫瑰

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8樓:yiyi我心

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孔子說,不憤不啟

憤是自己有學習慾望,

思考慾望,想要求知,這個時候我們才啟發他。

也就是對於那種沒有學習慾望,沒有思考慾望,不想求知的人,我們基本是不搭理,或者放棄。

學生沒有主動想學的慾望,老師再好,也沒用。

您非常想學習,也在勤于思考,您自己努力到節骨眼上,我們才啟發您,幫助您。

不悱不發:

悱,是馬上就要得到答案了,但是還差一點火候,其實自己心裡差不多要明白了。

自己通過努力,快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了。

這個時候,老師就幫助其達到,說兩句,點出來。

一定要讓學生主動,學生不主動,即便是我們告訴其答案了,他聽著輕飄飄的,也不在意。

也沒什麼用處。

所以,只是抄襲答案是沒有意義的,要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弄懂原理,自己能推匯出來答案,才叫著學習。

很多人說:「為什麼我懂了這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答案是,您只是個抄襲答案的人,您並沒有靠自己推匯出來這個道理,所以,其實,您根本不懂。

所以,以後,您們別再說,您懂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還這一生,本質是,您根本不懂,您只是個抄襲別人答案的人。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一個學生,我們說一個角落啊,他如果不能推匯出來另外3個角落,我們就不講給他聽了,不教了。

為什麼?

因為說明這個人比較呆板,如果持續教下去,學生會越來越糊塗。

只教機智靈活的學生,給機智靈活的學生,不斷的復,就是不斷的舉一反三。

一個優秀的學生,必須是靈活的,觸類旁通的,聞一知二的。

高手是不可能手把手教出來的。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要碰到了那種每個步驟都要問,每一步都必須教的學生,其實,這種學生,您就不用跟他多講了,講得越多,他越糊塗,

乾脆就不給他舉例了。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您想學好,首先,您自己要努力。

您自己不主動,企圖讓老師主動幫您思考,您是學不好的。

您自己沒有得到答案,老師即便是給您答案,也是沒什麼用的。

不能舉一反三,自己去探索,老師也是教不會的。

總而言之,學習,首先自己要主動。

9樓:孤乃吾

不到他冥思苦想仍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表達又找不到合適的言辭表達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重複教他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電動車是這樣的,嗯,如果不努力的話就不會有啟發,不生氣的話就不會發現,舉一個例子就不會,三個例子去反不會重複自己的錯誤。

11樓:我愛小愛小愷愛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後仍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表達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知識,他卻不會推理出其他方面的知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12樓:

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憤:

思考問題時有疑難想不通。悱(fěi):想表達卻說不出來。

發:啟發

13樓:業汲

出自《論語·述而篇》

解釋: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裡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14樓:手機使用者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15樓:

√·∩??△l己己少

16樓:須慈雲端

韓琴1009

lv.52019-10-28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是什麼意思?

17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教給他了方法他卻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明白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教給他了方法他卻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是什麼意思?謝謝!

18樓:尖葉玫瑰

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9樓:狂思雁

【原文】子曰:「不憤不咎,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譯文】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

20樓:許凡凡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21樓:嚮往的快樂

意思是 孔子說:「不是發憤圖強的研究學問,就不要啟發他;有話想說卻不能表達出來的人,就不要去發現他;不能舉一反三的人,就不要重複了。」

22樓:匿名使用者

憤,則其心難受,故啟其心;悱,則其口難言,故發其口。這是訓這兩字的關鍵。難受難言,就是等你將通未通,才來啟發你。

舉一反三·,因為桌子的四個角是相同的,隅,角落的意思。他舉一隅,你笨到不能反三隅,他也不再教你了,此之謂不復。

孔子世家中「不憤不啟,舉一隅不已三隅反,則弗復也」是什么意思

論語述而第七 原文 7 8 子曰 不憤 1 不啟,不悱 2 不發。舉一隅 3 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註釋 1 憤 苦思冥想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樣子。2 悱 音f i,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3 隅 音y 角落。譯文 孔子說 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 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

子曰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偶而不以三偶反,則不復也

孔子說 教導 時 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要急於去開導他 不到他想說出來卻又說不出的時候,不要急於去啟發他。如果教給他東方,他卻不能由此推知西 南 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這句話,主要是在講孔子的啟發式教育。啟發教育之道,先要在學生的容色言辭上見到求學的誠意,誠至然後再啟發他,啟發之後待其自...

一舉而三役濟(文言文)翻譯,沈括的 一舉而三役濟 翻譯

原文 祥符中禁火,時丁晉公主營復宮室,患取土遠。公乃令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塹。乃決汴水入塹中,諸道木排筏及船運雜材,儘自塹中入至宮門。事畢,卻以斥棄瓦礫灰壤實於塹中,復為街衢。一舉而三役濟,省費以億萬計。翻譯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宮中著火。當時丁謂主持重建宮室 需要燒磚 被取土地很遠所困擾。丁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