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柯玉
「閒人」一詞,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閒的人,閒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卻是隻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賞的,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來欣賞它。其次,「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卻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也不願做一個「閒人」。賞月「閒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閒人」的自我安慰罷了。
《記承天寺夜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選自《東坡志林》卷一,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2023年),當時,作者正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任職。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原文: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
《記承天寺夜遊》裡的「閒人」一詞,滄桑凝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3樓:歲月不寒
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人生的感慨,自我排解的達觀,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人生的感情盡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懷憤懣,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態。
記承天寺夜遊的閒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4樓:
當時作者被貶官,空有官名,無實職。閒人,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流連於光景的人,蘇軾這時正是這樣的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悶心境。
記承天寺夜遊中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5樓:浮生聚散如流雲
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心境。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
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閒的。自比「閒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身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胸懷。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6樓:啃樹皮的小貓
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後一句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
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從文中可以看出,蘇軾的心情從開始的鬱悶、知音稀少,尋友訪寺幾多轉折後終於穩定在平和容止的心境中了。
其實達到 樂觀,豁達,就行了。
7樓:匿名使用者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
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閒的。自比「閒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 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 抒發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欣賞,和用與「閒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小人)的鄙夷與諷刺。
8樓:邶瑤況培
當時作者被貶官,空有官名,無實職。閒人,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流連於光景的人,蘇軾這時正是這樣的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悶心境。
9樓:盈安青方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作者-------------------------的心境。
樂觀、豁達
10樓:卓坤米寄風
「月色入戶」:寒夜寂寥,「解衣欲睡」,這當兒,月光悄悄地進了門。「入戶」二字,把月光擬人化。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來與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應;寫出他睡意頓消,披衣而起,見月光如見久違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個被朝廷所貶謫的「罪人」,我們可以想見他這時交遊斷絕、門庭冷落的境況;只有月光毫無勢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裡,依然來拜訪他。
四字寫出了作者的喜悅和興奮。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作者與張懷民的關係之好,首先想到了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作者與張懷民心有靈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後一句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
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在文中描繪出了一個怎樣的世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11樓:假面
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表現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曠達(或雖遭貶謫依然曠達)的心情。
全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
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描繪了一個月光橙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月夜。清幽迷人的月夜常有,但也需要高雅的人才能欣賞,這裡高雅人就是蘇大家自己和張懷民啦。這個時候蘇大大被貶黃州,他似乎官場總不如意哈,不過,蘇大家性格向來豁達,從 一蓑煙雨任平生 就可以看出,所以即使成了閒人 也不忘享受這迷人的夜色
13樓:皓凌
作者正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任職。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文章表達蘇軾壯志難酬的苦悶,自解、**、自我排遣,同時表現蘇軾的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記承天寺夜遊為什麼作者稱自己為閒人,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14樓:晶晶
答:「閒人」,即清閒的人,這裡並非是指閒極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複雜的意味。首先,「閒人」指具有閒情雅緻的人。
作者與張懷民欣賞月夜景緻時感慨到「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閒的人,閒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賞它。其次,「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又何嘗願意做一個「閒人」呢?賞月「閒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閒人」的**罷了。
但少閒人:只是缺少清閒的人。但,只是。閒人,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於光景的人。
15樓:匿名使用者
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人生的感慨,自我排解的達觀,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人生的感情盡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懷憤懣,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態。
16樓:匿名使用者
「閒」反映作者當時身為閒官的現實,也表現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
作者苦中作樂,用娛情於景排遣抑鬱。還有為自己不能夠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記承天寺夜遊的翻譯(速度啊!)記承天寺夜遊的翻譯
記承天寺夜遊的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於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 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於是我就 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於是 我 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
記承天寺夜遊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急。坐等,高懸賞
cy澈 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心境。一開始深感世人追名逐利和自己被貶,但是看著這美景又自我排遣,表現出作者胸無塵俗的胸襟。 唉,怎麼說呢,說變化了也好,沒變化也罷。總之是個人理解了。反正那時候吧,蘇軾同學大晚上的 解衣欲睡 卻睡不著啊,這月光這麼好不賞月太可惜了啊。就跑去承天寺找張...
《醉翁亭記》和《記承天寺夜遊》都是作者在被貶期間所寫,請比較其在思想感情上的異同
琅琊梅長蘇 相同 面對貶謫不沉淪,在大自然中尋找精神寄託,表現出曠達情懷。不同 蘇軾情感複雜,既有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又有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閒 歐陽修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以寬和仁愛之心 與民同樂 宋代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是寫景 抒情,作者借月夜賞景,抒發了 不為世俗所累,閒適恬淡 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