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間去溫習,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卻不發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徑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呢?」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憑藉這一點當老師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對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智慧。」
孔子說:「見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見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同樣的毛病。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學習,(發現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缺點就要改正。
曾子說:「士不能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嗎?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遙遠嗎?」
孔子說:「在嚴寒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後才凋謝的。」
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論語全文解釋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
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第六則:取長補短。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則:取長補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的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罕》)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論語》學而第一(翻譯及全文)
寫出《論語》的《禮仁》篇的相關內容以及解釋和評析。謝謝 啊
3樓:ali啦啦啦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的《禮仁》篇:
1、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譯文:先生說:「人能居於仁道,這是最美的了。若擇身所處而不擇於仁,哪算是知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譯文:先生說:「不仁的人,將不能久處在困約中,亦不能久處在逸樂中。只有仁人,自能安於仁道。智人,便知仁道於他有利,而想欲有之了。」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譯文:先生說:「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好人,也能真心地厭惡人。」
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譯文:先生說:「只要存心在仁了,他對人,便沒有真所厭惡的了。」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譯文:先生說.「富與貴,人人所欲,但若不以當得富貴之道而富貴了,君子將不安處此富貴。貧與賤,人人所惡,但若不以當得貧賤之道而貧賤了,君子將不違去此貧賤。
君子若違去了仁,又哪得名為君子呀!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違去仁。匆促急遽之時仍是仁,顛仆困頓之時同樣仍是仁。
論語原文及對照註釋
初一語文《論語十則》解釋,初一語文《論語十則》解釋 急
論語十則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註釋 1 子 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 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
論語的名言警句的感想,論語名句的出處及解釋最好有感悟
對1.的原始修真簡單解釋如下 學到的理論在 適當 的時候拿出來使用到了,不很快樂麼?時 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 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恰如其分地使用。何牽強之有?孔子的大學問,名聲遠洋,那麼,來自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者仰慕孔老的才識特意遠道而來,就是為了看看他才學究竟幾何!是件比當...
論語的全文翻譯,論語原文及翻譯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雍也 翻譯 懂得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以它為樂。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泰伯 翻譯 讀書的人不可不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遙遠。3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子罕 翻譯 三軍中可以奪取統帥,但是不可能強迫改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