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有詩云:「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很多人眼裡,項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豪傑。
他叱吒風雲的偉業,所向披靡的戰績,在秦漢交替之際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幾何時,舉世共仰,千秋景慕。項羽因之而成為歷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著實為後人所景仰。
然而,項羽畢竟是一個悲劇式的歷史人物。他的悲劇,不僅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性格的悲劇,而他的悲劇性格,無疑張揚了他的人格魅力。(論點)
項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於他的「義」,而這個「義」也恰恰演繹了他的個人悲劇(分論點) 。古人云:「義者,宜也。
」又云:「行而宜者謂之義」。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當,言而得體,便可稱其「義」。
然而,「義」是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項伯為報救命之恩,向張良通風報信,可稱得上「義」,可此舉客觀上卻幫助了劉邦,使得沛公在鴻門宴中能化險為夷,此舉又謂之不「義」。兩軍對壘,項羽卻不忍弒殺劉邦,縱虎歸山,最後成就了劉邦的霸業,實乃對敵人的「義」,而對自己不「義」。
項羽的「婦人之仁」與「義」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可以說,項羽重義而輕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劇。(理智與情感的關係,項羽情感大於理智)
項羽的性格悲劇還表現在他的剛愎自用。韓信始在項羽麾下,「言不聽,話不用,故倍楚而歸漢」;陳平效力於項王,「累諫不受,乃封其金與印,仗劍亡,歸漢於武」。此二人均有經國之偉,濟世之才,然而卻不為項羽所用。
亞父范增,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是韓信;七出奇計,困項王於垓下的是陳平;十面埋伏,逼項羽走江東的是張良;烏江渡口取項羽頭顱的竟然是項王「故人」王翳。項王的剛愎自用,終於讓自己飲下了「四面楚歌」的惡果。
可以說,過分借重於武力而忽視智謀,也是造成項羽性格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應是不能知人善用,不聽人言,不信任,猜忌,浪費人才。(對比手法)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悲愴無疑已成為千古絕唱。
假如項羽不固守那狹隘的「義」,假如項羽……那麼,意氣風發,衣錦還鄉,擊築高歌《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將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會是劉邦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資深項迷哦,你也喜歡項羽嗎,(*^__^*) 嘻嘻…… 《烏江盡.英雄末路》當年霸王八千眾,揮師所向氣如吞。鐵甲諸侯百萬兵,不堪席捲摧破城。
風雲浮沉江海波,一夜落魄猛虎困。別姬突圍烏江盡,恥向江東萬古魂!
詩氣吞山河破秦亂,勇抵萬夫力拔山。
破釜沉舟誅秦王,火燒阿房為紅顏。
頂天男兒重情義,鴻門一宴放虎還。
中原之戰勢難回,烏江河畔舞劍嘆。
欲以神力挽狂瀾,一代霸王難勝天。
飲劍烏江別愛姬,天下之勢已歸漢。
成敗自有後人評,寧死不屈志不凡。
生亦人傑死亦雄,霸王英名萬世傳!
千秋一霸王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小時侯只背下了李清照這首詩的前兩句
那時侯就在想
有哪個豪傑可與這讚譽名副其實
後來才知道
不是豪傑
也不是英雄
而是霸王
"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他的氣概韜略無人能匹敵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他「力拔山兮氣蓋世」
即其帳中斬宋義頭
若想做成大事,怎可優柔寡斷
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王者的氣概足以令人臣服
項王、項伯東向坐
西為尊上座除了他誰還有膽量坐
"君王為人不忍"
那是因為他根本不把臭蟲放在眼裡
"壯士!"
最欣賞勇者,因為英雄相見才如故
"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不願蝸屈,光明磊落;不願拖泥帶水,與之以武決高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威懾眾人的霸氣無處不能體現,對他的崇拜以語言難表美人和之
虞姬又能說什麼,她勸不了
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當王泣時,他的淚是男人的淚,百感交集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
一生征戰沙場二十餘年,未有一次敗仗,此等的神勇無論古今中外何人能及"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霸王不可苟且偷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再者,無愧於心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江東**今猶在,
肯為君王捲土來?
說他英雄氣短也罷,有勇無謀也罷
他終究是西楚霸王
縱橫看幾千年
他的霸氣傲骨
無人出其右
《烏江祭》
黑雲壓頂長空裂,四面猶起楚歌聲;
一腔熱血沖霄漢,萬縷柔情貫長虹;
美人仗劍將辭去,烏騅揚蹄欲不行;
傲骨豈堪鴻門遁,恥學劉兒過江東;
長歌一曲烏江怒,吳地萬里盡悲情。 念奴嬌-冬殤夢殆昔秋已了,唯葉紛。
熟曉願落無數。
舊事重提,離別間,驀見淚眼朦朧。
風蕩茫茫,雪紛無際,獨留空惜惋。
黯黯虛無,夢醒帝氣不存。
尤憶歌舞昇平,朝夕思霸王。
破釜沉舟,威震中原。
縱情鬥,韜略淋漓灑脫。
夢中思故,盈虧雖必然。
仍不得解,此事當明,天之食言不愧!
3樓:江梓陌彥
項羽,年輕背後的傷
初識項羽是在上中學的時候,那時書上有篇文言文叫《鴻門宴》,讀後,深恨項羽糊塗至極。後來漸漸明白,項羽當時不過二十來歲,只相當於現在在校大學生的年齡,我們豈能奢望一個毛頭小夥子鬥贏一個年齡比他大兩輪、政治經驗又比他豐富得多的老痞子劉邦呢?項羽實在是太年輕了,也正因為他太過年輕,才令他失去了本該屬於他的天下。
項羽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易於衝動。在古時冷兵器時代,大吃小、強吞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要說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鉅鹿之戰中,項羽憑藉年輕人特有的勇猛和自信,不僅以5萬左右的兵力完勝章邯三四十萬的絕對主力,而且打得還十分漂亮,這不得不令人對他的軍事能力感到驚歎。
除了衝動,要面子是項羽的另一個致命傷。項羽進關後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出名之後,如果不回家鄉,就等於晚上穿了一身好衣服沒有人看到一樣。所以他入關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把火將秦朝的咸陽宮燒個精光,然後帶著珠寶美女,回老家徐州彭城光宗耀祖去了。
都說衝動是魔鬼,其實好面子同樣不可小覷。為了面子,項羽竟然放棄咸陽。事實上,項羽只要定都咸陽,然後再經營數年,憑餚函之險、關中之資,依秦國故事,東向以爭天下,即可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一個面子讓他失去了諸多戰略上的優勢,還被劉邦乘機端了他的老窩。
哥們兒義氣,這似乎又是年輕的項羽無法避開的。分封諸侯時,他的標準是以人畫線,即凡是跟他參加「鉅鹿之戰」,追隨他進入函谷關的人,一律得到封侯。殊不知,這種缺乏政治素養的決定直接導致了齊人田榮謀反。
同樣是分封,劉邦做得就高明多了,他只是找了一個他最恨的人雍齒,然後封他一個什邡侯,就將混亂的軍心安定了下來。劉邦的老練是項羽能比的嗎?
再回頭說鴻門宴。彼時,項羽已是總盟主,且擁兵40萬,而劉邦只有10萬。自古以來,政治無是非,只有強弱之分。
也就是說,項羽什麼時候想殺劉邦都易如反掌,而且不會有人說三道四。然而項羽卻因為劉邦的一段慷慨陳言,不僅放了他,還聽從張良的話,將整個秦嶺以南的陝西全部劃分給了劉邦,這不是驅虎歸山又是什麼?
這裡有個典故,劉邦當了皇帝后曾問手下群臣,你們說,我何以能得天下,群臣眾說紛紜。劉邦笑道,天下有三個奇才:蕭何、張良、韓信,而這三個奇才皆為我用,你們說,我不得天下能行嗎?
遺憾的是,韓信也曾在項羽手下也幹過多年,可他就是沒能發現這個奇才。
有人說,項羽的失敗是其性格使然。其實,此話只說對了一半。試想,海岸邊那些原本有稜有角的石頭,為什麼一個個光溜溜的賊圓?
就因為它們經受了海水長時間不斷地衝刷。人的性格也形同此理,哪怕一個人再有個性,當你在經受歲月的洗禮之後,再有稜角的個性也會被時光打磨得「圓滑」起來。所以我想,如果老天再給項羽一點時間,不用多,哪怕是十年,或者五年,劉邦還會是他的對手嗎?
對項羽之死的評價寫一篇作文800字
對項羽的評價,300字
4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他能征善戰,戰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雲。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寡擊眾,全殲秦軍主力,客觀上為漢高祖進入咸陽,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
楚漢戰爭中,破田榮,救彭成,救滎陽,奪成皋,一生大戰數十次,多獲勝利。所以,古人稱他「有百戰百勝之才」
然而,項羽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秦朝滅亡後,他自稱霸王,忙於分封諸侯,扶持六國貴族的殘餘勢力,違背了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他行為殘暴,坑殺秦降卒二十萬餘。
入關後,火燒秦宮,大火三月不息。他燒殺虜掠的暴行,違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戰敗的根本原因。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缺乏遠見,不爭取同盟。
又妒賢嫉能,不能用人,招致眾叛親離,軍心渙散。軍事上,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剛愎自用,不納良言。以致屢失戰機,沒有鞏固的後方基地,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雖然屢戰屢勝,反而由盛而衰。
所以,雖然項羽具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
項羽是我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5樓:2小老槍
您的回答會被數十乃至數萬的網友學習和參考,所以請一定對自己的回答負責,儘可能保障您的回答準確、詳細和有效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他能征善戰,戰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雲。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寡擊眾,全殲秦軍主力,客觀上為漢高祖進入咸陽,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
楚漢戰爭中,破田榮,救彭成,救滎陽,奪成皋,一生大戰數十次,多獲勝利。所以,古人稱他「有百戰百勝之才」
然而,項羽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秦朝滅亡後,他自稱霸王,忙於分封諸侯,扶持六國貴族的殘餘勢力,違背了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他行為殘暴,坑殺秦降卒二十萬餘。
入關後,火燒秦宮,大火三月不息。他燒殺虜掠的暴行,違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戰敗的根本原因。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缺乏遠見,不爭取同盟。
又妒賢嫉能,不能用人,招致
,軍心渙散。軍事上,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
,不納良言。以致屢失戰機,沒有鞏固的後方基地,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雖然屢戰屢勝,反而由盛而衰。所以,雖然項羽具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
項羽是我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
結合《項羽之死》寫篇左右對項羽的評價
羽雖然英勇善戰,驕橫殘暴,卻又有他優柔寡斷的一面,耳朵根軟,容易輕信別人,而且自矜功伐,剛愎自用。太史公評曰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為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 他聽了曹無傷的告密,馬上大怒,要出兵進擊劉邦,因劉邦冒犯了自己的尊嚴 而項伯一對他說劉邦的好話,他竟又允許...
項羽之死中如何評價事例說明,項羽之死中評價事例說明
1 第一個場面是烏江拒渡 贈馬亭長。項羽本 欲東渡烏江 但真正來到烏江岸邊,他又否定了自己的決定。項羽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那位曾經 泣數行下 的血性男兒,這時反而笑了。項王笑曰 的笑,不是強自...
對項羽的評價,對項羽的評價如何評價項羽
研究項羽必然要涉及劉邦,劉項比較早已有之,但存在著厚此薄彼的傾向,褒劉貶項的現象尤為明顯。縱觀近來文章,劉項比較研究主要在三方面 分封 用人及劉項個人品質。劉項分封的比較前已述及,這裡談劉項用人得失和品格優劣問題。劉項用人一得一失的說法近乎眾口一詞。王銘的 楚漢戰爭與劉邦 項羽用人 蘇州大學學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