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

時間 2021-08-30 11:00:16

1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使用呢?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告子上 魚我所欲也》

原文選段: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白話釋義: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

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方法哪會不採用呢?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賞析:

在孟子看來,「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這種重義之心,人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之時都應捨生取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並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窮困危急的情況下可以拒絕別人侮辱性的施捨,而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中卻見利忘義。文章第三段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

孟子指出,社會上確實存在「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有人不問合不合禮義而接受萬鍾俸祿呢,萬鍾俸祿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是為了住房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因為給了所認識的窮朋友以好處而使他們對自己感恩戴德嗎?

華麗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這些都是身外之物,與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些「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當初寧肯餓死也不願受侮,卻為了這些身外之物而不顧廉恥,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此之謂失其本心」。

孟子認為這種人原來也有捨生取義之心,後來因為貪求利祿而喪失了。孟子警告說:「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不辯禮義而受之」的可恥之事應該罷休了。

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附權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滕文公下》)孟子曾經在齊國任客卿,後來因為與齊王的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

齊王託人挽留孟子,條件是準備在首都的中心地區建一座房子給孟子住,並送給孟子萬鍾糧食作為**們的生活費用,結果遭到孟子的嚴辭拒絕。(《公孫丑下》)可見,孟子在本篇中所說的「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是有所為而發的,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孟子在本篇中對捨生取義精神的頌揚,對「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批判,對後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歷史上許多志士仁人把「捨生取義」奉為行為的準則,把「富貴不能淫」奉為道德的規範,對國家和民族作出了貢獻。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現代無產階級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義詩》中說: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這都是與「捨生取義」的精神一脈相承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麼手段不能採用的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有什麼方法不能採用的呢?

3樓:love珊尛沫

假使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麼一切能夠求生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用呢?假使人們厭惡的東西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麼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端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採用呢?

4樓:飲茶

假如人們想要的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可以用來得到生命的方法那一樣不可以用呢?假使人們想要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可以用來逃避禍患的方法哪一樣不可以用呢?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的成語?

很高興你的問題。勿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第一則原文翻譯。原文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 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君子去仁,惡乎 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 仁,造次 必於是,顛沛 必於是。譯文 孔子說 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得...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與論語中哪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原文 4?5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譯文 孔子說 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 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瓊樓登高人為峰 富裕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這句話當中的道,指的是正當的手段,因為富與貴是人的基本慾望,如果不以正當的手段得到,那是不行的。 在晴川閣刷碗的木蘭花 在孔子看來,每個人都想過上富裕的生活,擺脫貧困的局面,這本是好事。但是,對於君子而言,富與貴應當取之有道。即便貧困的生活再不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