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而貴食母」那章的真正含義

時間 2022-04-03 05:50:02

1樓:匿名使用者

第20章「而貴食母」的真正含義:擺脫世俗,專注於守道。

食,是「用」的意思。母,比喻「道」。《道德經·而貴食母》,反映了老子從事於「道」的研究的執著精神,同時也可以窺視到老子生活上的單調和拮据。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獨(欲)異於人,而貴食母」,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裡登臺眺望美景。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於衷。眾人都有所剩餘,而我卻像什麼也不足。

我唯獨與人不同的,關鍵在於得到了「道」。

2樓:

意思是:

唯諾和呵斥,相差多遠?美好和醜惡相差多遠?為人所害怕的亦應該害怕怕他的人。

這其中的道理,茫茫然啊,無盡頭。眾人都去尋歡覓樂,好像去參加豐盛的宴會,又像春天登臺觀賞美景;而我獨淡泊寧靜啊,不萌生尋歡作樂的念頭,就像嬰兒還不會發出笑聲。外無文飾啊,無所歸就。

眾人都富足,我獨匱乏。我有一個愚人的心腸啊,混沌無知也。俗人都光耀自炫,我獨昏昏昧昧啊。

眾人都精明審察,我獨懵懂啊。幽遠啊,似大海無所止。眾人都有作為,我獨愚頑且鄙俗。

我獨期望與別人相異,而貴養根本·

老子道德經二十章

3樓:下個id我們再見

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註釋]

唯之與阿:唯唯諾諾和阿諛奉承。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有為的人生目的,而我卻隨緣而遇,那種瘋瘋癲癲的笨拙讓人鄙視。

這種態度是與眾不同,但不是我想標新立異或驚世駭俗,只不過執在守道,還我本來自然之面目,就象母親生我的先天本性,去追求道的至高無上的境界。

(有以:有用、有為,有本領。頑且鄙:形容愚陋、笨拙。貴食母:母性生育、養育之寶貴,這裡指道是生育天地萬物之母。此名意為以守道為貴。)

[哲學相關]

這篇是老子從道家修養境界來說的。「絕學無憂」意思是什麼知識,學問的不要執著。老子就有「絕學」這個觀念,後來佛教也講「無學」,老子認為修道成功,到達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難都解決了無憂無慮,沒有什麼牽掛。

後來一部分學者把《老子》的「絕學無憂」,歸於前面第十九章,成為「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接下來老子講到唯與阿、美與惡之間的比較 ,談了道德修養標準問題,唯與阿是指一個人講話的態度問題,唯是誠懇接受,好象是下輩對長輩的態度;阿是阿諛奉承的接受,好象是有些下級對上級的態度。但是,這二種態度有時候往往很難分清楚,相差不多,比如同樣二個人在回答「是」的態度,你很難辨別誰是唯,誰是阿,所以這其實是一個人的內心道德標準,可是很難分清。

善與惡也同樣,是沒有絕對標準,比如農夫和蛇的故事,蛇本性是惡,你救了它,結果自己的善良反被咬死,而且還要繼續作惡。所以從哲學角度看,有時候善與惡也很難分清,說明絕對道德修養標準難求。既然沒有絕對道德標準,那麼就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的道理,就是有時候也得遵守約定俗成的東西,合乎眾生。

這就是人世間相對道德標準。

下面是老子對修道者的人生道德修養標準要求,荒兮是比喻的自然,道家所追求的境界象大自然一樣廣大無邊,永遠沒有盡頭。也是比喻人生,一切事物都是無窮無盡,與大自然綿綿相生。那麼在這宇宙萬變的時空中,一般人的人生是追求表面的幸福快樂,如吃牛排,如沫春風,但是隻要修道的人必須是清靜,這裡用一潭清水和嬰兒未孩來比喻修道的境界,一潭清水是講靜,心靈淡泊恬靜,澄澈透明。

嬰兒未孩是講思想回歸原始和自然中去,因為孩子是原始天真,樸實的,沒有後天的影響而產生慾望,學會虛偽,受到索縛。所以修道就是返樸歸真。學道人都是外昏內明,表面看是瘋瘋癲癲,其實很有智慧。

而這一種智慧是自然客觀的,所以象大海一樣寬闊無邊,容納百川,從一切塵垢,種種侷限中超脫出來,象在高山上面臨急風,敢遇挫折不懼,不受名利而束縛。追求象母親生我時候的先天本性。道家認為世俗之人後天是縱情於聲色貨利,而道家就要返樸歸真,甘守淡泊樸素,以求精神的昇華。

4樓:君須憐我我憐君

「唯」可以理解為「唯唯諾諾」的應承;「阿」理解為「阿諛奉承」的諂媚。兩者表面上看有區別,但是本質上卻都是一樣的。所以老子反問「相去幾何?」

「眾人皆有以」這句的關鍵在於「以」字的理解上。一般來說,這裡「以」是有所憑藉的意思,亦即,眾人(尋常人)都有藉以生活的東西(財富、目標、信仰、自尊…………)。「而我獨頑且鄙」可獨獨只有我不懂變通、性情粗鄙。

「而貴食母」,「母」也就是老子遵從的「道」,《道德經》第一章謂「有名萬物之母」。

其實這一章是《道德經》中最長的一章,主要也就是羅列出老子和眾人的對比,藉以進一步說明自己的「道」。用通俗點的話說,也體現了老子「不走尋常路」的自信……雖然老子推崇「卑微」,但仍遮掩不了身為大哲學家、大智慧者的自信。樓主還可以參閱「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5樓:木桌上的筆

帛書本,道德經第二十章: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荒呵,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享於太牢,如春登臺,我泊焉未兆,若嬰兒之未孩;累呵,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俗人昭昭,我獨若昏呵;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呵。

惚呵,其若海;恍呵,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我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我不知道你看的是哪個版本的,不過這個帛書本是最早的,也是應該被改動的最少的,先於帛書本的竹簡本,不知道其真假,而且與帛書本的內容是一致的。

至於第一句,道德經中的第一句往往採用起興的手法(楚時常用文學手法,詩經中居多),唯與訶都是應答聲,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唯與訶,他們相差多少呢?

二十章屬於上篇,道篇,16—20章基本是一個小單元,可以聯絡起來看,這一單元講的是道如根。

6樓:深閱品讀

道德經二十章:老子說有抱負的人淡泊名利,不隨波逐流,以求昇華

7樓:匿名使用者

從王弼和蘇轍的解釋看,唯是指小輩對長輩的應答,而阿是指長輩對小輩的應答。這裡上級、下級等都可以在這個關係裡。有理者聲高,就是阿,沒理者,聲低,就是唯。

相去幾何,是說事物的相對性而言。

眾人皆有以,以是憑藉,是說的目的性,就是說熙熙、昭昭、察察讓眾人樂而不疲,忘記返本歸真。母是大道,本原。貴食母,是說的全然一副天性,不受到外界干擾。

道德經原文 txt

麻煩哪位高手提供一下老子《道德經》中「之」的用法!萬分感謝!!!

孔子、老子、莊子、曹操、嵇康、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辛棄疾、魯迅、朱自清、巴金、老舍

連續2夜都夢見殭屍,是什麼意思

老子道德經全文及其譯文

誰知道「道德經,誰的《道德經》

樺南sf8 你好,老子 又名 道德經 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約成書於戰國時期。今本 老子 全書共五千餘言,故又稱 老子五千言 西漢河上公曾作 老子章句 將 老子 分為八十一章。稱前三十七章為 道經 後四十四章為 德經 總名之曰 道德經 老子 的哲學體系,由宇宙論 而人性論 再由人性論 而政治論。道 ...

道德經疑問

這裡的 帝 不能理解為上帝 那是西方人的創造 但是的確是類似的意思,都是指冥冥中的一個真宰 神話時代和迷信是人類社會必須經歷的童年 按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 裡所講,中國文字中,所謂天有五義 曰物質之天,即與地相對之天。曰主宰之天,即所謂皇天上帝,有人格的天 帝。曰運命之天,乃指人生中吾人所無可奈何者,...

道德經全文及解釋,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放棄了抵抗脆弱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 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 非恆名也。無名 萬物之始也 有名 萬物之母也 故恆無慾也 以觀其眇 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 眾眇之門 譯文 道 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 道 道 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 道 名 如果可以用文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