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儒家的君子學說,儒家文化中的君子是怎樣的人

時間 2022-12-16 13:40:02

1樓:壹名京仁

首先很顯然「小人」一詞大家都很不願意被稱呼,很願被「君子」。

所以,作為教育家的孔子,就利用了這麼一個最簡單、原始的「教育心理」,實際上也是抓住了人們尤其是未成年受教育者的心理期望——被誇獎而不是被批評、被「辱罵」。怎麼說呢?

直接來說就是以「罵」扶人。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君子不器」(這句是極其消極的!)

——「君子遠庖廚」(連孟子都學會了)

滿紙的「君子」充斥在讀者眼睛裡。「物極必反」,如此君子,「偽君子」總是難免。這種對學生的心理教育戰術,屢試不爽。

實際上也只有「老師」對「學生」能如此毫不避諱地「罵誨」。—其邏輯原理就是:你照我說的做,你就是君子;你的態度違背了我的觀念,你就是小人。

——或者說,「君子怎麼怎麼樣」,隱含意思就是「不怎麼怎麼樣就是小人」……

簡直就是一種罵文化。由此看,儒老師的教育不但是記憶方面的「填鴨」,還是理解方面的「填鴨」,完全不管利害因素,我教什麼你學什麼、我怎麼教你怎麼學。但也不能說儒老師教的是錯的、是壞的,老師的心底也是積極的,以罵止惡,以誇利善,想你多學些、學好些。

但是「互動」「升級」,這些就九霄雲外啦!傍不上邊。封建教育的固步自封,此——一大重要原因。

所謂「君子學說」,本質也就是如此。因為儒家本行就是教育。雖說事理相通,而這個「通」到其它領域,很不好。

「君子學說」,在教育行裡用,不要推而廣之,別人用不著你教育,更用不著你罵他是「小人」。況且就算是在教育內部,「循循善誘」「融會貫通」等等教、學理念才是最成功的法寶!

2樓:屍扇

儒家的君子。。。不好說。。。

感覺孔子就挺偽君子的。

感覺真正的君子應該是墨子這樣的 兼愛 才是大愛。。。

3樓:匿名使用者

回覆者: 屍扇666 - 二級 2010-6-11 04:12 :

我是一樓者: 壹名京仁 - 二級 2010-6-10 20:31一、你不能說孔子的壞話,孔子其人的品德、理念、功績不可否認;

二、「壞」就壞在儒家極力擁護標誌著封建統治的「三禮」制度;

三、儒家的「偽」君子的確很多,而且這個群體是重合於「政客群體」的一個集合;

四、後代儒生的治學也很退化(要麼帶有功利性),出現偽學。

4樓:那一抹暗紅色

偽君子專業培養學說。。

儒家文化中的君子是怎樣的人

5樓:匿名使用者

1、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君子的內涵是:第。

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 第。

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 第。

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 第。

四、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2、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3、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士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社會化教育。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

如何理解中國傳統美德中的儒家君子人格

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君子的內涵是什麼?

結合「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一句談談中國儒家學說的君子觀

6樓:滄桑的白耳

所謂君子,就是看到美人時看一眼,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食色性也。

所謂小人,就是看到美人時肆無忌憚的看甚至盯梢,那就是人格問題,為人不齒。

如何看待君子人格思想

7樓:艾德教育全國總校

對儒家「君子人格」的思考。

儒家哲學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主流,價值論是儒家哲學的核心,而「君子人格」則是與它的價值論相聯絡的,是其價值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儒家的價值論在價值目標上嚮往個人道德的高尚和社會道德的普及,即:追求一種理想人格和理想社會——君子人格和德化社會。

這一價值目標在中華民族個性品格和人格的塑造過程中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甚至到現在仍紮根於為數不少的中國人心理的底層,雖然儒家的價值論中有不少消極因素,對實行改革,開放、搞活的政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利,直至有些人喊「儒家文化該退休了」,也許正因為此,我覺得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反思的同時,有必要剖開儒家哲學的價值體系,辨別其利害得失,功過是非,以確立人們對它的正確態度。

希望能幫到您。

論述當代社會為什麼需要論述儒家的君子人格

8樓:無禕月

荀子云: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有亂來的國君,卻沒有混亂的國家,有造就大治的人,沒有造就治世的規則。

君子在社會生活中非常重要。

有搞亂國家的君主,沒有自行陷入混亂的國家。國君亂來,再好的制度都擋不住。規則再完美,沒有君子執行和維持,和沒有一樣。

9樓:故園籬笆

道可道,非常道,最優角點解大多是未知的,只能通過萬民無數次的試錯來尋找。當最優角點解從無數失敗案例中浮現出來,其他人模仿之,就成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所以中庸和辯證法以及君子人格大多是幻想,而通過道家的「我無為而民自化」尋求最佳角點解才是正道。

儒家思想認為君子的道德底線是仁

10樓:哲學和社會科學探索者

1、「仁」的含義。

「仁」是會意字。從人,從二。本意是兩個人在一起、親近友愛。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仁」的基本含義是「愛人」。孔子說:「仁者愛人」。愛人就是親近友愛、善待他人。

愛人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①倡導性要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②勸誡性要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仁」的表現。

「仁」的觀念表現為各種道德行為:

對父母為孝;

對兄弟為悌;

對朋友為信;

對國家為忠;等等。

11樓:你好你腰疼不

孔子那堆糠基本教的是沒自我的奴才。

綜合起來看,儒家的君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12樓:釗湛

有勇有謀,德才兼備!

樓上說的是「酸秀才」的形象,並非君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君子之道其實就是一種理想狀態,是人中之龍的位置。

知進退,曉禮儀,博學多識,不自立於危牆之下,臨山崩而不懼,能坦然若泰,靜若處子。

成語與儒家文化

成語對儒家文化的體現 兩千年來,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占主導地位,體現儒家文化中關於人的品德修養,和處事原則方面的成語典故,比比皆是。如 見利思義 論語 憲問 子路請教孔子什麼樣的人才是 孔子說 在利益面前,首先要考慮它是否符合道義,在逆境面前,也不忘自己平日的諾言,這是最起碼的 標準了 見賢思...

儒家文化發展與傳承的過程,儒家思想發展歷程

玄元之妙 儒家思想是一種人類社會道德倫理規範的學說。它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礎是 性善論 正如筆者在 人性善惡論 中指出的,中國古代流行的教子歌 三字經 當中的第一句話就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也就是說,人的本性 天性 是向善的,是好的。而且,這種本性是相同相近的,帶有普遍性的。只因為後天生活...

為什麼很多人攻擊儒家文化

喬松棲鶴 攻擊儒學的人其實是不懂儒學,也不懂中國文化。從根本上不是儒學改變了中國文化傳統,而是中國傳統哺育了儒學,從炎黃算起,中國人堅持的傳統有5000年,從夏朝立國算起,中國的歷史有4000年,而儒學呢,不過兩千年,所以說儒學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中國先祖在代代傳承中形成的,孔子是把中國過去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