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烏輝辜睿慈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
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
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
先來說說裡面的人名:孔文舉,就是孔融,孔融讓梨的那個孔融,是孔子的後代。仲尼,就是孔子了。伯陽,就是老子,老子本姓李,叫李耳,字伯陽。下面我來翻譯一下: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到了洛陽。那時李元禮在洛陽享有盛名,是司隸校尉,到他家拜訪的人都是一些傑出人士,或者就是親戚,才能給你通報。孔融到他家門前,對看門的說:
我是你家主人的親戚。」進去以後,賓主落座,李元禮問:「你和我是什麼親戚?
孔融答道:「當年我的先人孔子和你家先人李耳,有師徒之誼,所以我與你是世交。」(據說當年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所以孔融這麼說)元禮和其他客人都嘖嘖稱奇。
太中大夫陳韙後到,沒有聽到孔融的話,有人就跟他說了。陳韙說:「小時候聰明,大了不一定好。
孔融說:「大概你小時候,肯定是很聰明的。」陳韙大慚。
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譯得不好,將就看吧。
原文。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
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
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譯文。王子猷住在山陰。一天夜裡大雪紛飛,他一覺醒來,開啟窗戶,命僕人斟上酒。
看到四面皎潔的月光,他於是感到神思彷徨,吟詠起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懷念起戴安道。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
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2樓:鐵楓亢宛筠
原文: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
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
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
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
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
孔融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
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
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不安。
妙處:文舉用陳韙的話反詰陳韙,讓他說不出話來。當然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妙處了。
3樓:鬱文回代玉
到他家去的人。」孔融聽後說:「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
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孔融說。」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
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我是李府君的親戚:
小的時候很聰明,實在是妙啊。」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不安,反被侮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將計就計,一起坐下來,隨父親到洛陽孔融十歲的時候。
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李元禮問,陳韙說,對下邊的人說,做司隸校尉、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已經通報上去,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使陳韙侮辱不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文舉用陳韙的話反詰陳韙。
凡讀書有難解者,不必遽求甚解翻譯
4樓:ray聊教育
凡讀書有難解者,不必遽求甚解翻譯的意思是凡是讀書有難懂的地方,不要希望一下子就把它弄懂;有乙個字記不下來,也不棗悄行要苦苦強求地把它記下來。
此句出自《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曾國藩家書》真實、誠懇,並且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可凳譁謂清代版的《精進:
如何成為乙個更好的人》。
《曾國藩家書》給人的感悟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他在家書中寫道:「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
弟每用一錢,均須三思,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權勢,則家中子弟最易流於驕,流於佚,二字皆運鉛敗家之道也。」
他希望後代兢兢業業,努力治學。他常對子女說,只要有學問,就不怕沒飯吃。他還說,門第太盛則會出事端,主張不把財產留給子孫,子孫不肖留亦無用,子孫圖強,也不愁沒飯吃,這就是他所謂的盈虛消長的道理。
古文達人進來幫翻譯一下吧~不難~
5樓:匿名使用者
一邊走著,一邊珍惜著。且……且……:一邊……一邊……。一邊漫步人生之旅,一邊在漫步的過程中體會生活,捕捉感動你也感動他人的一點一滴,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6樓:蝶雪之歌
即使分離也。
們之間的情誼,既然我們已經有了深厚的情感,就要珍惜的感情。
且……且……分別在兩個動詞前面,表示兩個動作同時進行,比如且行且想、且戰且退。
表面的意思:既然做了,就要去珍惜。且。且。如果。就要。的意思。
高手進來,文言文翻譯,古文翻譯高手進
我看到過司馬光親筆題寫的一個帖子 司馬光五六歲的時候,得到一個青胡桃,姐姐想為他脫去胡桃的皮,沒有做到。姐姐去後,一個婢女用熱水脫去了胡桃的皮。姐姐又來了,問脫去胡桃皮的人。司馬光說 是我脫去的。父親正好看到了,責問司馬光說 你個小子怎麼能說謊話呢!司馬光從此不敢說謊話了。後來,司馬光用誠實來教育劉...
古文求翻譯,文言文求翻譯
歐陽修曾經說過 有一個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醫生問他患病的原因,他說 乘船時遇到風浪,偶然而患上此病。醫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攙合丹砂 茯神這一類東西,柂工喝了這藥就痊癒了。如今 本草注 別藥性論 雲 止汗,用麻黃根節及故竹扇為末服之。文忠於是說 醫生憑想當然來用藥的都跟這是...
求此段古文的翻譯,求此段文言文翻譯
老師深刻地批評學生做事情不下功夫,說 現在的人做一件事,即使是不大的事,也要用心去做,才能成功。怎麼樣才能慢慢學會做事呢?就好像寫字的人,不停地研究它,那麼見到的事情,無不是寫字的道理。又如賈島學作詩,只考慮 推敲 兩個字,在驢上坐著,用手作推敲的架勢。大官出來了,有那麼多的車馬跟隨的人,他也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