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刻舟求劍原文,小學語文課文 刻舟求劍 原文

時間 2021-11-04 05:33:52

1樓:夢拾月

【成 就】被選入小學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九課《寓言二則》、小學s版三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寓言兩則》、上教六年級下冊第二十八課《呂氏春秋》兩則(二)

[編輯本段]文章概況

原文及譯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 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也是太糊塗了嗎?

注 釋1.涉--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 2.

自--從。 3.遽--急忙,立刻,匆忙。

4.契--用刀刻。 5.

是--指代這裡。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

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落。 8.

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

求--尋找,探求。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於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這。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劍之所從墜,之:主謂間,第三人稱,它(們)。

17.止:動詞,停止。

18.行:向前行。

19.亦:也。

作 者呂不韋的門客,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錄學家和經學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本文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編輯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注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刻舟求劍是一個貶義詞,並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並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2樓:匿名使用者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 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也是太糊塗了嗎?

注 釋1.涉--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 2.

自--從。 3.遽--急忙,立刻,匆忙。

4.契--用刀刻。 5.

是--指代這裡。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

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落。 8.

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

求--尋找,探求。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於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這。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劍之所從墜,之:主謂間,第三人稱,它(們)。

17.止:動詞,停止。

18.行:向前行。

19.亦:也。

作 者呂不韋的門客,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錄學家和經學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本文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編輯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注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刻舟求劍是一個貶義詞,並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並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3樓:歐陽汀韻

刻舟求劍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裡。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

"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塗嗎?

註釋: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這裡是對事物感到糊塗不理解的意思。

墜--落。

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刻舟求劍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 釋 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出 處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 夏衍《解放思想團結前進》:「來考察我們過去用慣了的文藝理論,而不能~。」

近義詞 守株待兔、墨守成規

反義詞 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希望能幫到你...

4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文字】刻舟求劍 【漢語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詞語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典故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又名《呂覽》):「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詞語示例】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膠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引嬰投江、緣木求魚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語 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詞 性】貶義詞 【成 就】被選入小學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九課《寓言二則》、小學s版三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寓言兩則》、上教六年級下冊第二十八課《呂氏春秋》兩則(二)

[編輯本段]文章概況

原文及譯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鍥(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 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

「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也是太糊塗了嗎?

注 釋1.涉--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 2.

自--從。 3.遽--急忙,立刻,匆忙。

4.鍥--用刀刻。 5.

是--指代這裡。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

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落。 8.

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

求--尋找,探求。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於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這。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劍之所從墜,之:主謂間,第三人稱,它(們)。

17.止:動詞,停止。

18.行:向前行。

19.亦:也。

作 者呂不韋的門客,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錄學家和經學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本文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編輯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注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刻舟求劍是一個貶義詞,並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並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典出《呂氏春秋·察今》記述的一則寓言,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

「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引伸成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

【漢語文字】刻舟求劍 【漢語讀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詞語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典故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又名《呂覽》):「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詞語示例】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膠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引嬰投江、緣木求魚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語 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詞 性】貶義詞 【成 就】被選入小學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九課《寓言二則》、小學s版三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寓言兩則》、上教六年級下冊第二十八課《呂氏春秋》兩則(二)

[編輯本段]文章概況

原文及譯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鍥(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 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

「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也是太糊塗了嗎?

注 釋1.涉--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 2.

自--從。 3.遽--急忙,立刻,匆忙。

4.鍥--用刀刻。 5.

是--指代這裡。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

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落。 8.

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裡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

求--尋找,探求。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於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這。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劍之所從墜,之:主謂間,第三人稱,它(們)。

17.止:動詞,停止。

18.行:向前行。

19.亦:也。

作 者呂不韋的門客,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錄學家和經學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本文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編輯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注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刻舟求劍是一個貶義詞,並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並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小學語文《泉水》原文,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泉水》中「天然水塔」指什麼?

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這段話中的 同伴 指 丁冬,丁冬,是誰在山上彈琴?哦,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裡衝出來,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山裡的姐姐提著瓦罐來打水。泉水說 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火紅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泉水...

小學語文課文怎樣用分段符號,小學課文的自然段怎麼分段?

麻木 每一段的段後用雙斜線 劃分。1 詩歌是分行寫的,所以不能把它每行的換行空格視為一節 自然段 詩歌一般以空行,即隔一行為分節的標誌,如 帳篷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等。2 有些自然段把引入的話或詩歌等 換行空格 寫,這樣的自然段就不能看成兩個自然段。3 有些文章中人物的對話採用分行空格的形式寫,如 ...

小學語文課本中摘自搜神記的課文,以前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一篇幹寶《搜神記》的文章,是哪一篇?

子房志亡秦 干將莫邪 語文出版社課標 語文 八年級上冊第28課 選自東晉幹寶的志怪 集 搜神記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劍有雌雄。其妻重身當產。夫語妻曰 吾為王作劍,三年乃出。王怒,往必殺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 出戶望南山,鬆生石上,劍在其背。於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王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