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醬油,怎樣做熟醬油?

時間 2022-01-20 23:00:08

1樓:藍玉簫·冰蓉

用豆、麥、麩皮釀造的液體調味品。色澤紅褐色,有獨特醬香,滋味鮮美,有助於促進食慾。是中國的傳統調味品。

發展簡況 醬油是從豆醬演變和發展而成的。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名稱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葉嫩者,用薑絲、醬油、滴醋拌食」的記述。此外,古代醬油還有其他名稱,如清醬、豆醬清、醬汁、醬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雙套油等。

公元755年後,醬油生產技術隨鑑真大師傳至日本。後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

生產工藝 醬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質和澱粉質。植物性蛋白質遍取自大豆榨油後的豆餅,或溶劑浸出油脂後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餅、蠶豆代用,傳統生產中以大豆為主;澱粉質原料普遍採用小麥及麩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傳統生產中以麵粉為主。原料經蒸熟冷卻,接入純粹培養的米麴黴菌種製成醬曲,醬曲移入發酵池,加鹽水發酵,待醬醅成熟後,以浸出法提取醬油。

制曲的目的是使米麴黴在曲料上充分生長髮育,並大量產生和積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澱粉酶、谷氨醯胺酶、果膠酶、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等。在發酵過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將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產生鮮味;谷氨醯胺酶把萬分中無味的谷氨醯胺變成具有鮮味的俗穀氨酸;澱粉酶將澱份水解成糖,產生甜味;果膠酶、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等能將細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澱粉酶水解等更徹底。

同時,在制曲及發酵過程中,從空氣中落入的酵母和細菌也進行繁殖並分泌多種酶。也可新增純粹培養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產生適量乳酸,由酵母菌發酵生產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麴黴的代謝產物等所生產的醇、酸、醛、酯、酚、縮醛和呋喃酮等多種成分,雖多屬微量,但卻能構成醬油複雜的香氣。

此外,由原料蛋白質中的酪氨酸經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澱份經典黴澱粉酶水解為葡萄糖與氨基酸反應生成類黑素,使醬油產生鮮豔有光澤的紅褐色。發酵期間的一系列極其複雜的生物化學變化所產生的鮮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與鹽水的鹹味相混和,最後形成色香味和風味獨特的醬油。

醬油的原料處理 分為3步。①餅粕加水及潤水:加水量以蒸熟後曲料水分達到47—50%為標準。

②混和:餅粕潤水後,與軋碎小麥及麩皮充分混和均勻。③蒸煮:

用旋轉式蒸鍋加壓(0.2mpa)蒸料,使蛋白質適度變性,澱粉蒸熟糊化,並殺滅附著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制曲分兩步。①冷卻接種:熟料快速冷卻至45℃,接入米麴黴菌種經純粹擴大培養後的種曲0.

3—0.4%,充分拌勻。②厚層通風制曲:

接種後的曲料送入曲室曲池內。先間歇通風,後連續通風。制曲溫度在孢子發芽階段控制在30—32℃,菌絲生長階段控制在最高不超過35℃。

這期間要進行翻曲及鏟曲。孢子著生初期,產酶最為旺盛,品溫以控制在30—32℃為宜。

發酵 成曲加12—13°be'熱鹽水拌和入發酵池,品溫42—45℃維持20天左右,醬醅基本成熟。

浸出淋油將前次生產留下的三油加熱至85℃,再送入成熟的醬醅內浸泡,使醬油萬分溶於其中,然後從發酵池假底下部把生醬油(頭油徐徐放出,通過食鹽層補足濃度及鹽分。淋油是把醬油與醬渣通過分離出來。一般採用多次浸泡,分別依序淋出頭油、二油及三油,迴圈套用才能把醬油成分基本上全部提取出來。

後處理 醬油加熱至80—85℃消毒滅,再配製(勾兌)、澄清及質量檢驗,得到符合質量標準的成品。

營養功效:

在烹調時加入一定量的醬油,可增加食物的香味,並使其色澤更加好看,從而增進食慾,提倡後放醬油,這樣能夠將醬油中的有效的氨基酸和營養成分能夠保留。醬油具有解熱除煩、調味開胃的功效。醬油含有異黃醇,這種特殊物質可降低人體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新加坡食物研究所發現,醬油能產生一種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它有助於養活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害,其功效比常見的維生素 c和e等抗氧化劑大十幾倍。用少量醬油所達到的抑制自由基的效果,與一杯紅葡萄酒相當。

食而有道:烹飪時酌量加入,每次10~30毫升。服用**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的藥物時應禁止食用醬油烹製的菜餚,以免引起噁心、嘔吐等***。

在烹飪綠色蔬菜時不必放醬油,因為醬油會使這些蔬菜的色澤變得黑褐暗淡,並失去了蔬菜原有的清香。

精選妙藏:優質醬油大都呈鮮豔的深紅褐色,不混濁,無沉澱,無黴花浮膜,醬香濃郁,味鮮,鹹淡適中,無異味。醬油應置於陰涼乾燥處儲存,儘量養活與空氣的接觸。保質期一般不低於6個月。

醬油不是油

在生活中,和我們打交道的「油」可真不少。花生油,菜籽油,豬油,牛油,汽油,醬油……

你可知道,它們雖然都叫「油」,但卻是幾類完全不同的物質。

汽油、煤油是碳和氫的化合物,不能吃,用做燃料。

我們吃的動物油和植物油都是各種脂肪酸和甘油結合而成的碳、氫、氧的化合物(有機化學中叫酯)。

醬油的名字雖然也帶「油」,但和油沒有一點關係。

中國的醬油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會釀造醬油了。最早的醬油是用牛、羊、鹿和魚蝦肉等動物性蛋白質釀製的,後來才逐漸改用豆類和穀物的植物性蛋白質釀製。

將大豆蒸熟,拌和麵粉,接種上一種黴菌,讓它發酵生毛。經過日晒夜露,原料裡的蛋白質和澱粉分解,就變化成滋味鮮美的醬油啦。

醬油是好幾種氨基酸、糖類、芳香酯和食鹽的水溶液。它的顏色也很好看,能促進食慾。 除了釀造的醬油外,還有一種化學醬油。

那是用鹽酸分解大豆裡的蛋白質,變成單個的氨基酸,再用鹼中和,加些紅糖做為著色劑,就製成了化學醬油。這樣的醬油,味道同樣鮮美。不過它的營養價值遠不如釀造醬油。

醬油是烹飪中的一種亞洲特色的調味料,普遍使用大豆為主要原料,加入水,食鹽經過制曲和發酵,再在各種微生物繁殖分泌的各種酶的作用下,釀造出來的一種液體。製作醬油的原料因國家、地區的不同,使用的配料不同,風味也不同,比較出名的是泰國的魚露(使用鮮魚)和日本的味噌(使用海苔)。

醬油只有兩種分類:

釀造醬油

釀造醬油是用大豆和/或脫脂大豆,或用小麥和/或麩皮為原料,採用微生物發酵釀製而成的醬油。

配製醬油

配製醬油是以釀造醬油為主體,與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新增劑等配製而成的液體調味品。只要在生產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即是配製醬油。

中國gb18186-2000《釀造醬油》標準將在商品標籤上註明是「釀造醬油」或「配製醬油」列為強制執行內容。

因著色力不同,醬油亦有生抽、老抽之別,前者著色力弱而後者強,至於生抽王,是廠商故意表示好的意思,沒什麼特別。

2樓:一隻小可愛

家庭自制醬油

取黃豆2.5公斤、麵粉500克、麥麩250克、食鹽1.8公斤。

黃豆放入容器內加清水浸過20釐米,充分攪拌除去雜質,換水浸4-8小時到豆粒膨脹無皺紋,手指能把豆瓣掐斷為度,用清水漂洗幾遍,晾乾。放入籠屜內在110℃恆溫下蒸煮3-4小時,停火燜2小時後留在籠屜內。第二天取出將豆與上述配料混勻裝入盆具,料厚3-4釐米,放到空屋的木架上發酵,先開門窗散透水氣,再封閉在28-30℃的溫度發酵,3-4天后便出現菌絲。

這時進行上下翻料,半開窗散去黴氣。到用手抖料有粉狀飛揚時即變成"曲"。把曲裝入缸裡,每5千克曲料加入2波美度的鹽水5千克,曝晒,使料發酵,每天用木棍拌幾次,後隔幾天拌1次,2-3個月後用紗布袋榨去殘渣即成。

3樓:一人廚

教你萬能醬油醬香肉嫩的做法

怎樣做熟醬油?

4樓:雨夜守候

熟醬油做法備好食材:黃豆醬油、紅糖、冰糖、清水、香蔥(打結)、薑片、八角、小茴香、香葉、三奈、桂皮、草果、豆蔻、花椒、陳皮

1、鍋中倒入清水

2、倒入黃豆醬油

3、倒入紅糖和冰糖

4、蔥結、薑片放入鍋中

5、最後放入所有香料

6、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煮

7、熬到湯汁較為濃稠(不要太濃),是原來湯汁的2/3或1/2關火8、濾出料渣,晾涼後裝入玻璃瓶中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儲存,隨用隨取

醬油是怎麼製作的???

5樓:酸菜的王先生

一、工具/材料

黃豆醬油、紅糖、冰糖、清水、香蔥(打結)、薑片、八角、小茴香、香葉、三奈、桂皮、草果、豆蔻、花椒、陳皮、碗

二、方法/步驟

1、備好食材:黃豆醬油、紅糖、冰糖、清水、香蔥(打結)、薑片、八角、小茴香、香葉、三奈、桂皮、草果、豆蔻、花椒、陳皮。

2、鍋中倒入清水。

3、倒入黃豆醬油。

4、倒入紅糖和冰糖

5、蔥結、薑片放入鍋中。

6、最後放入所有香料。

7、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煮。

8、熬到湯汁較為濃稠(不要太濃),是原來湯汁的2/3或1/2關火。

9、濾出料渣,晾涼後裝入玻璃瓶中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儲存,隨用隨取。

10、製作完成。

6樓:匿名使用者

醬油的由來

用豆、麥、麩皮釀造的液體調味品。色澤紅褐色,有獨特醬香,滋味鮮美,有助於促進食慾。是中國的傳統調味品。

發展簡況

醬油是從豆醬演變和發展而成的。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名稱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葉嫩者,用薑絲、醬油、滴醋拌食」的記述。此外,古代醬油還有其他名稱,如清醬、豆醬清、醬汁、醬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雙套油等。

公元755年後,醬油生產技術隨鑑真大師傳至日本。後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

生產工藝

醬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質和澱粉質。植物性蛋白質遍取自大豆榨油後的豆餅,或溶劑浸出油脂後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餅、蠶豆代用,傳統生產中以大豆為主;澱粉質原料普遍採用小麥及麩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傳統生產中以麵粉為主。原料經蒸熟冷卻,接入純粹培養的米麴黴菌種製成醬曲,醬曲移入發酵池,加鹽水發酵,待醬醅成熟後,以浸出法提取醬油。

制曲的目的是使米麴黴在曲料上充分生長髮育,並大量產生和積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澱粉酶、谷氨醯胺酶、果膠酶、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等。在發酵過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將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產生鮮味;谷氨醯胺酶把萬分中無味的谷氨醯胺變成具有鮮味的俗穀氨酸;澱粉酶將澱份水解成糖,產生甜味;果膠酶、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等能將細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澱粉酶水解等更徹底。

同時,在制曲及發酵過程中,從空氣中落入的酵母和細菌也進行繁殖並分泌多種酶。也可新增純粹培養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產生適量乳酸,由酵母菌發酵生產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麴黴的代謝產物等所生產的醇、酸、醛、酯、酚、縮醛和呋喃酮等多種成分,雖多屬微量,但卻能構成醬油複雜的香氣。

此外,由原料蛋白質中的酪氨酸經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澱份經典黴澱粉酶水解為葡萄糖與氨基酸反應生成類黑素,使醬油產生鮮豔有光澤的紅褐色。發酵期間的一系列極其複雜的生物化學變化所產生的鮮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與鹽水的鹹味相混和,最後形成色香味和風味獨特的醬油。

普遍採用的低鹽固態發酵工藝流程如圖。

原料處理 分為3步。①餅粕加水及潤水:加水量以蒸熟後曲料水分達到47—50%為標準。

②混和:餅粕潤水後,與軋碎小麥及麩皮充分混和均勻。③蒸煮:

用旋轉式蒸鍋加壓(0.2mpa)蒸料,使蛋白質適度變性,澱粉蒸熟糊化,並殺滅附著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制曲 分兩步。①冷卻接種:熟料快速冷卻至45℃,接入米麴黴菌種經純粹擴大培養後的種曲0.

3—0.4%,充分拌勻。②厚層通風制曲:

接種後的曲料送入曲室曲池內。先間歇通風,後連續通風。制曲溫度在孢子發芽階段控制在30—32℃,菌絲生長階段控制在最高不超過35℃。

這期間要進行翻曲及鏟曲。孢子著生初期,產酶最為旺盛,品溫以控制在30—32℃為宜。

發酵 成曲加12—13°be'熱鹽水拌和入發酵池,品溫42—45℃維持20天左右,醬醅基本成熟。

浸出淋油 將前次生產留下的三油加熱至85℃,再送入成熟的醬醅內浸泡,使醬油萬分溶於其中,然後從發酵池假底下部把生醬油(頭油徐徐放出,通過食鹽層補足濃度及鹽分。淋油是把醬油與醬渣通過分離出來。一般採用多次浸泡,分別依序淋出頭油、二油及三油,迴圈套用才能把醬油成分基本上全部提取出來。

後處理醬油加熱至80—85℃消毒滅,再配製(勾兌)、澄清及質量檢驗,得到符合質量標準的成品。

展望 醬油工業正在打破傳統的方法而逐步採用新方法。如原料連續蒸煮處理,將加水的原料在0.16—0.

18mpa壓力下蒸煮3分鐘,並快速冷卻,可使原料全氮利用率由原來旋轉蒸煮鍋的75%提高到85%左右;制曲使用圓盤機後,成曲酶活性高,***,還減少勞動力和改善勞動條件。此外,誘變育種出優良突變新菌株及液體曲的應用,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怎樣醃製醬油肉?謝謝指導?醬油肉怎麼做醃製方法

醬油肉怎麼醃製,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看完長見識了。醬油肉的醃製方法,一起來學習一下吧。醬油醃肉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醬油肉的醃製方法和配料 正宗醬油肉的醃製方法 醬油肉怎麼做醃製方法 醬油肉的醃製做法。食材材料 新鮮五花肉一塊調料 生抽,老抽,料酒,辣椒,八角,香葉,桂皮,花椒粉。白糖醬油肉是怎樣醃製的...

醬油是怎麼做的,醬油怎麼做?

醬油的由來 用豆 麥 麩皮釀造的液體調味品。色澤紅褐色,有獨特醬香,滋味鮮美,有助於促進食慾。是中國的傳統調味品。發展簡況 醬油是從豆醬演變和發展而成的。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 醬油 名稱是在宋朝,林洪著 山家清供 中有 韭葉嫩者,用薑絲 醬油 滴醋拌食 的記述。此外,古代醬油還有其他名稱,如清醬 豆醬...

醬油雞做法怎麼做,醬油雞怎麼做??

醬油雞。準備原料 三黃雞半隻 也可以選用1斤半的整隻嫩雞 姜五片,蒜4瓣,蔥結20克,幾根牙籤或者一把西餐叉子。輔料準備 鹽,雞精,料酒,生抽,老抽即可。第一步 首先把買回來的雞仔細的清理一下外表和內臟,然後用準備好的牙籤或者叉子在表皮插上無數個小孔,方便之後的醃製入味。第二步 隨後戴上一次性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