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把你的認識寫成一段文字,與同學交流岳陽樓記

時間 2021-07-08 20:33:00

1樓:多自在

含義: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體現了一種為天下人謀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和憂國憂民,先人後己的高尚品格,閃耀著樸素的大公無私的思想光輝。

與該句相關的事例

在中國歷史上,像身處壟畝而心懷「鴻鵠之志」的陳勝、「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等等這樣的人物,真是不勝列舉。但就上述三例而言,也足以說明,歷來成大事、立大業者,通常都是對處境的順逆不管不顧,也不管在朝在野,心中都長存一種浩然正氣,因而不管遭遇任何挫折,都能不墜青雲之志、堅守人生大節。正是在儒家思想的倡導下,在仁人志士的影響下,中華民族對氣節特別重視,氣節觀被從聖賢到百姓的社會各個階層人士廣泛接受,作為人生的準則,並對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它總是讓人感覺到正氣滿宇宙,大節鎮乾坤。而一個人只要養得浩然之氣,其一生就必然充滿活力,充滿精氣神。

抗清義士夏完淳,十七歲血灑刑場。他在獄中書贈難友詩中的名句「英雄生死路,卻似壯遊時」,毫無疑問是對氣節的昇華。氣節的昇華極為嚴峻,一般要通過生死考驗來進行最後提純。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生死觀,在歷史上進步與反動、正義與**、忠誠與奸佞的矛盾衝突中,永遠是鑑別光榮與恥辱、勇士與懦夫、英雄與叛逆的試金石和分水嶺。勿庸諱言,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中國古代社會精英的氣節難免醇疵粘連(譬如他們身上同時留有「愛國」與「忠君」、慷慨就義與民族仇恨的印記等),但只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認真剝離,去蕪存菁,就應該承認他們表現出的氣節還是瑕不掩瑜的。下面再舉幾例,權作註解。

蘇武牧羊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生動故事之一。西漢前期,與漢交惡多年的匈奴族且侯單于,主動送回被扣在漠北的漢朝使臣,以示和好。漢武帝遂派中郎將蘇武率團出使匈奴。

當蘇武完成使命即將返回時,匈奴禍起蕭牆:緱王乘單于出獵之機,密**害重臣衛律,劫持單于之母附漢,結果事敗。蘇武因其副手參與此事而受牽連。

單于命衛律刑訊蘇武一行。蘇武擔心屬下貪生怕死,愧對家國,便慷慨陳詞,激勵眾人:「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歸漢!

」然後拔出佩刀自刎,以明心志。衛律見狀大驚,速召巫醫救治,後又以**厚祿誘降。蘇武對衛律變節求榮的行徑痛加斥責:

「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叛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汝為見?」衛律無奈,將蘇武的表現如實上報。單于下令押送蘇武去北海牧羊,佯稱待公羊產下羔羊就放他南歸,妄圖迫其俯首就範。

蘇武身在異鄉,但心向漢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直到漢昭帝初年,蘇武才得以歸漢。不辱使命的蘇武,「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

」(《漢書·蘇建傳附蘇武傳》)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自幼即仰慕死後諡「忠」的鄉賢歐陽修、胡銓等,立志要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而在南宋抗元的群英譜中,文天祥無疑是其中橈楚。他在被俘後寫的《過零丁洋》更是傳頌千古的愛國詩篇,而詩中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恰是他本人和歷代愛國志士人生觀的寫照,也是其高尚氣節的展現。

不管是以前同朝為臣者前來勸降,還是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厚祿,文天祥都堅決表示「受宋恩為宰相,安肯事二姓」,表現出一副寧死不屈的錚錚鐵骨。以至忽必烈都為有如此志節高尚之士而不能為己所用深感遺憾,而作史者也不得不盛讚文天祥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是其所欲有甚於生者,可不謂之『仁』哉。」

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也是在支大廈於將頹、挽狂瀾於既倒的危險時刻,讓生命發出光輝的。其時,南明王朝苟且偷安、醉生夢死;清兵南下越過淮河、直奔揚州。面對蜂湧而來的清兵,史可法抱定「城亡與亡」的決心,與將士堅守孤城。

圍城的清兵統帥多鐸數次致書史可法,勸其投降。史可法不加拆閱,就將來書投入火中。多鐸惱羞成怒,瘋狂攻城。

城破之時,史可法拔刀自刎,被副將史德威等救下,但不巧與破城的清兵相遇。史可法臨危不懼,大呼:「我史督師也!

可引見汝兵主。」清兵將史可法帶往統帥營帳,多鐸再次勸說:「累以書招,而先生不從。

今既竭臣忠,不為負國,能為我收拾江南,當不惜重任。」史可法回答:「吾為朝廷大臣,豈肯偷生為萬世罪人!

吾頭可斷,身不可辱,願速死,從先帝於地下。」多鐸又說:「君不見洪承疇乎?

降則富貴。」史可法答:「承疇受先帝厚恩而不死,不忠甚矣。

我詎肯效之?」「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州萬民,不可殺戮。」(《明史·史可法傳》)多鐸勸說無效,就殺害了史可法。

錚錚鐵骨的史可法,以其「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高風亮節,成為南明抗清以身殉職第一人。

在中國傳統社會和中國傳統文化中,小至個人生死,大至國家興亡,時時處處都凸現出中華民族的氣節觀。而當氣節需要以生命來換取時,歷代有志有為之士無不表現出一種慷慨赴死、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氣節,正如文天祥臨死前在其衣帶中所寫:「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而以上所舉的蘇武、文天祥、史可法等就是他們的典型,也是萬世流芳的楷模。他們的志節永遠激勵著中華民族不斷開拓進取,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結合實際生活 對此句的理解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閃耀著樸素的大公無私的思想光輝的話,不是近代和現代人說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說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拋下家室與韓琦一起鎮守陝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沉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裡餐風飲露度過了半輩子。

是啊!「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它抒發了有志之士為祖國的領土完整和繁榮富強,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奮鬥的慷慨感情,它激勵了無數的人為國捐軀。

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凶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

他在《指南錄後序》中發誓:「生不能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還在一首詩中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這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嗎?

在我們的民族解放鬥爭中,憂國憂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煙海了。無數的革命先烈英勇鬥爭,以鮮血染紅紅旗,目的是「天下之樂」。鬥爭的倖存者,當他們看到革命勝利,人民翻身了,感到無比欣慰。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更是「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還為了祖國人民進一步的「樂」――實現四化,正在「老驥伏櫪」,真是「烈士墓年,壯心未已」呀!

要「後天下之樂而樂」,必然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只有行「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後天下之樂而樂」。蘇聯著名的教育家加裡寧說過,要成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就必須先成為全體工人和農民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

當他成為全體工人和農民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時,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創造者。此話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具體解說。

我們這些小青年,高中剛畢業,對幸福充滿了憧憬和嚮往。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投身到為人民服務、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勞;在臨終的時候,想到自己沒有庸庸碌碌地虛度年華,為祖國的四化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時,就會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現在有些人對「幸福」的理解,只囿於一己之利,報考大學「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過河」,絲毫也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打算。這種人最後只會到處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對社會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為社會的蛀蟲。我勸告這種人,「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當死於過野,以馬革裹屍還葬爾,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女手中邪?

」千萬別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詩人高適說過:「男兒本自重橫行」,主張有志男兒要為國效勞,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況社會主義時代的青年呢?

我們應賦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新時代的思想內容,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樹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觀,投身四化建設,為人民,為祖國,奉獻畢生的力量.

2樓:風什麼淡

范仲淹的這句話體現了憂君思想,帶有時代的侷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著借鑑和教育意義。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賞析

岳陽樓記 的著名,首先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 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 岳陽樓記 末尾所說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說 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這已成為封建...

怎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現在,我們正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如果說和平建設是 樂 那麼我們先應該看到 憂 因為國家還很貧窮,先天下之憂而憂才會未雨綢繆。意思是 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後才快樂 出自北宋范仲淹 岳陽樓記 原文節選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

怎樣理解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句話

字面理解是在天下人憂愁之前憂愁,在天下人安樂之後再安樂!體現了文人的博大胸襟,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怎樣理解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國家的利益與個人 的私慾這組矛盾,從古到今始終在拷問著每個人的靈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胸懷這種憂樂觀的人,理想遠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