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魯迅小說看民族的劣根性,從魯迅小說看民族的劣根性

時間 2021-08-16 21:33:21

1樓:南陽陳暉

大妹子,你這題目都能當博士**了。。。魯大師卷帙浩繁數百萬字,連匪黨都避之不及。。。不過讀了後的確令人肅然起敬。。。咱想要千百字把他論定,有些僭越了。。。

2樓:雲安生

民族劣根性~

我認為,一個國家的奮進取決於民族的奮進,全民族的奮進又取決於每個國民的奮進。而阻擋我國國民自強的有四點,來自於我民族的遺傳。

一、私慾較多、地域觀念太強。中國人最大的毛病無疑是各自為戰,形同散沙。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為自己的利益斤斤計較,最後是有相同利益的人抱在一處,使力量分散,被人一一擊破。

其實,我們也有萬眾一心之時,開國之處,全國人們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奮鬥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雖然窮,但充滿了鬥志。難道是現在的人們太有錢了?韓國人比我們有錢吧?

為國家度過經濟風暴,他們捐金捐血,與國家一起共渡危機,我們的國人行嗎?這恐怕還是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沒有培養出良好的社會風氣。再說世界盃時,整個韓國球迷群體,你無法分清哪是漢城的、哪是水原的,而中國球迷一看便知他們的家鄉在哪,因為他們早把籍貫寫上了橫幅,一省一市,連一縣一鄉都有,試問,在外國為何不能統一稱自己為中國人?

二、有柔弱性和妥協性。我們自稱中華民族是善良的民族、愛好和平的民族,誰想過我們的敵人正喜歡我們民族的這個特徵。打你時,你會忍、打疼了,你不聲不響的敲下牙齒往肚子裡咽,**事後還特別容易得到寬恕,這樣的民族不被人欺侮才怪!

說英吉利,我們會想起堅船利炮的大航海時代、說德意志,我們會想起鐵血征服的歷史,而我們呢?除了成吉思汗的短暫輝煌,作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只有萬里長城,那是什麼?防禦之物,說難聽些――不思進取。

三、文過飾非、言喜不言憂。我們的傳媒裡,老是說今年經濟長几個點、**又超額完成目標,似乎全國形式有好無壞。不好的一面呢?

為何不說?今年又有多少人下崗?失業率有多少?

產品有多少囤積?沉醉於喜訊的民族一旦發現事實不如想象的完美,會喪失民族的鬥志,領導人沉醉於喜訊,會趨於昏聵。歷史上多少明君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四、故步自封。魯迅說的拿來主義看來並沒有深入人心,我們有時還沉醉於我們民族輝煌的過去。歷史書上不還拿四大發明沾沾自喜嗎?

語文書上不還提著地大物博、長江黃河?什麼年代了,我們遠遠落後於世界,應該有憂患意識。一直被我們痛罵的日本,憂患意識多麼強烈,深怕有朝一日醒來已經被人超越,以至於寫下不少科幻**,說若干年後被中國佔領,大家覺得可笑?

我覺得可怕,因為他們想到了,以後就要堅決避免讓這發生,我們呢?除了空想,幹什麼了嗎?值得思考和學習啊!

3樓:易說建站

每個名族都有自己讓人不能文明看待的一幕,我們稱之為劣根。

魯迅先生說的中國人的劣根性原話

4樓:demon陌

越是懦夫越會欺負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群。對於凶獸,他就像一隻羊;而對於羊,他就像凶獸。

三大劣根:

一、精神勝利法。

二、卑怯的奴隸根性。

三、狹隘、保守、因循守舊、膽小怕事的心理特徵。

拓展資料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曾經提到國民的劣根性。劣根性的定義:

劣根性是指人類固有的不良品質和不健康的心理需要,這些劣根性就是人類之所以犯罪的根源所在。所謂一個民族的劣根性就是指:一個民族的絕大多數人都有共同的、嚴重的缺點。

這種缺點可能是由於人種關係天生的,也可能是這個民族的社會環境造成的。

魯迅的**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

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裡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因此,在《故鄉》中,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後來的貧苦,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對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又著眼於他們的精神創傷和危機,如《在酒樓上》老辣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獨戰多數的英雄擺脫不了孤獨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又回到原點,在頹唐中消耗著自己的生命。

魯迅的這些改革在《吶喊》和《彷徨》中就演化為「看/與被看」與「歸鄉」兩大**情節、結構模式。**《示眾》中所有人的動作只有「看」,關係也只有「看」與「被看」,由此形成了「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這種對立在《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等**中都有展現。而在「歸鄉」模式中魯迅不僅講述他人的故事也講述自己的故事,兩者互相滲透,影響,構成一個復調。

如在《祝福》中,講「我」、「祥林嫂」與「魯鎮」的三重關係,這個關係中既包含「我」與「魯鎮」的故事,又包含祥林嫂與魯鎮的故事,然而讀者往往忽視前者,前者講一個「永遠漂泊者」的故事,後者講一個封建社會吃人的故事。兩個故事相串聯,以祥林嫂的問題拷問「我」的靈魂,從而揭示「我」與魯鎮傳統精神的內在聯絡。類似這種模式的**還有《故鄉》、《孤獨者》和《在酒樓上》。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一句話,說出了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

仔細品味,細細研究。。。

6樓:匿名使用者

吃人的人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中國幾千年來,就是這狀況!一點沒錯!

7樓:匿名使用者

又是狼又是羊,這就是漢奸的特徵。

孔乙己有哪些中國國民劣根性 魯迅塑造人物的目的

主要是 迂腐 清高 不覺悟。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 自命清高,悽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時又有質樸善良的一面。通過對孔乙己後半生幾個悲慘生活片斷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備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控訴了封建制度...

魯迅愛書的故事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魯迅愛書的呢

1 魯迅愛買書,愛看書,愛抄書,還把書看作寶貝一樣。2 還在三味書屋前,他在自己的啟蒙老師一一一位遠房叔祖父那裡看了不帶。圖書。3 他買回來的書發現汙漬,就會不怕麻煩的去書店調換。4 看書的時候他總是把桌子擦得乾乾淨淨,看看手指髒不髒。5 特意為自己準備了一隻箱子,阿叔整整齊齊的放在你面箱子裡,還放...

短文是從哪幾方面寫魯迅愛書如命的

快樂無限 1 幼年時期的魯迅,看書以前,總是要先把手洗乾淨了,然後才捧書閱讀,以免把書弄髒,造成壞損。2 成年以後,魯迅一直把讀書 買書 借書 抄書 修書,作為自己一種極大的樂趣和事業。對稀有的好書,他就親自動手翻印,裝訂成冊。3 在魯迅博物館裡,陳列著一盒修書的工具,那是一些簡單的劃線儀器,幾根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