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張有無忌
修辭,謹言也;誠,誠意正心也。
「修辭立其誠」是上段「忠信,所以進德也」的延伸,意思是,與人溝通要嚴謹、誠信,不可巧言令色。
2樓:小飛俠
這是乾卦第三爻爻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翻譯:
君子(有德者或身居尊位者)白天勤勉於所做之事,到了晚上,還要像隨時會遇到危險一樣警惕,(才不會)有過錯。(或者理解為遇到危險時才可以免遭咎害。 )
下面是孔子的註解:孔子說:君子(有德者或身居尊位者)如何增進道德與建立功業呢?
講求忠貞守信,所以能增進道德德;檢點言辭行為、樹立誠信威望,所以能建立基業。知道應該做的事就去努力做,這叫做先見之明。知道自己應該退位就把位置讓出來,可以儲存其信義和奮鬥成果。
只有這樣做,身居一方之主的高位才不會驕傲自負,處在臣下的位置也不會自卑煩惱。所以說,君子既要勤奮不息又要隨時反省,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只有這樣,才能在面臨諸多危險時保住平安!
3樓:趙庚白
【乾】九三 文言又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
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
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譯】九三 文言:「才德出眾的人從早到晚都在努力向上進取,夜晚仍時刻警惕,假如遇到危險也不會遭災。」怎麼分析判斷這句話呢?
老師說:「才德出眾的人加強道德修養鑽研學問,忠誠無私守信用所以增進了道德。」鍛鍊培養言辭表達能力顯現他的誠實品質,所以積儲了學問。
掌握的知識達到了最高程度,適宜推舉其議論行政事務。掌握的知識全面並能保持始終,適宜推舉其掌管合乎正義的事情。因此身處顯達職位他不傲慢,處在卑賤地位他不發愁,所以能夠努力向上進取,自強不息。
因為他時時能夠謹慎小心,即使遇到危險也不會遭災了。」
文言文翻譯 高手請幫忙!
4樓:黃葉先生
知道進取的目標,努力實現它,這種人可以跟他商討事物發展的徵兆;知道終止的時刻,及時終止,這種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發展的適宜狀態。
附:黃葉留存
【原文】
子曰:「君子敬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①,可與言幾也②;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③。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註釋】
①知至至之:至,達到。知道目標並且實現它。 ②言幾:幾,微小。談論事物的細節。 ③存義:存,保留;義,適當。
【譯文】
孔子說:「君子要增進美德、建功立業。忠誠信實,就可以增進美德;修飾言辭出於至誠的感情,就可以建功立業。
知道進取的目標,努力實現它,這種人可以跟他商討事物發展的徵兆;知道終止的時刻,及時終止,這種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發展的適宜狀態。像這樣就能居上位而不驕傲,處下位而不憂愁。」
【解讀】
「君子敬德修業」,「敬德」,德,仁德,對君對人對事對己有仁德,表現為「忠」;對朋友誠實有仁德,表現為「信」.「忠信,所以進德也」,「修業」,業,六藝之業,「形而下」之業,即初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形而上」之業即高階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
「修業」的一個重要任務則是「出入應對」,言辭口給.言辭口給講究修飾,語言修飾的內容核心問題是一個「誠」字,「誠」能感天動地, 「至誠無神」。修業而修辭,修辭而立誠,立誠而居業,「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修業」意在「居業」 。「居業」應做到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或語或默,或行或止,找準位置。「知至」則「至之」,可與討論事物的幾微,「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則 「終之」,可與儲存道義,「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敬仁德修善業者方能知事物之起始,又知事物之終止,則可以做到「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跪求好心人幫我翻譯一下文言文.
求《訓學齋規》的譯文
5樓:a飛
你的時候我們都是一樣的人物造型獨特!不:。你要的.不。你在幹嘛?不會??你們在幹嘛?:你們都會覺得好好嗎……不
哪為好心人能幫我翻譯一下文言文《訓學齋規》
修辭手法分析,常見修辭手法有哪幾種,其作用是什麼
既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也運用了對偶的手法。荷塘月色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及其效果 1 通感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飄渺的歌聲似的。效果 把原本香味撲鼻的微風給變成 美妙的歌聲 作者是以嗅覺來溝通聽覺方面的感受,由嗅覺向聽覺轉移。縷縷清香 與 渺茫的歌聲 在時斷時續 若有若無 清淡飄渺 沁人...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 他們說話一定守信用,辦事求結果,答應人家的事一定兌現,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出自 漢 司馬遷 史記 遊俠列傳序 原文選段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釋義 現在的遊俠,他們的行為雖然不合乎當時...
自護其短翻譯,自護其短的原文翻譯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任於南方,席上食菱,並殼入口。或曰 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 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後山,何地不有?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譯文 有個北方人,自出生以來就沒有見過菱角。後來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 坐在席上吃菱角,這個人連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