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軌道理論的問題,雜化軌道理論問題

時間 2022-12-04 00:50:0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地,失電子先失最外層。

所以是先失去4s軌道上的電子。

得電子時,能量較低的空軌道優先。因此4s軌道優先。

2樓:匿名使用者

4s應該優先失去,因為3d畢竟是第三層的電子離核較近(例如亞鐵離子[ar]3d6)

當然也要考慮全充滿和半充滿時較穩定的情況。

3樓:

``4s和3d能層已經產生了能級交錯現象``但先排4s是因為4s的電子的鑽穿效應可以使整個體系能量降低``但4s還是屬於最外層``所以一般先失去4s的電子```但又例外`如銅離子就為特殊點因為有洪特規則的特例(即半充滿和全充滿較穩定)``所以``會失去4s上的一個和3d上的一個```注意這個即可判斷第四周期所有的過度金屬離子結構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對氣態過渡金屬元素來說,每個原子都是在孤立狀態下,原子和原子之間,原子和周圍環境之間都沒有相互作用。(完全的理想狀態)

這時,軌道4s的能級低於軌道3d的能級。3d軌道上的電子先失去。

但是在現實中,比如說過渡金屬元素在水溶液中,由於水合作用,其他配體作用,等,和在化合物中,上述的理想情況根本不存在。軌道4s的能級一般總是高於軌道3d的能級。所以,週期表中的4s2 3d6 電子構型在化合物中將成為3d8 4s0.

不幸的是, 書上和學校裡教的都是完全理想狀態下的電子構型, 而不是實際中所能觀察到的,真正的電子構型。

雜化軌道理論問題

5樓:網友

這個具體需要你看看一下無機化學中關於原子結構的一章。 我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你可以看一下週期表,每個元素都有最外層的價態。

舉個例子:1s² 。1代表電子層數,也就是我們標記的這個電子位於第一層;s代表電子亞層,也就是第一個電子層中的第一個電子亞層,我們通常用s、p、d、f、g、h...

來表示不同亞層;2表示的是s亞層上的電子數目。 至於p亞層,因為它共有3個軌道,分別對應空間三種伸展方向,我們就給它分別命名為px、py和pz。具體的內容你可以看一下書。

要說的話就太多了。

sp³是涉及分子的價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具體內容請參閱無機化學中有關分子與化學鍵部分的內容。以甲烷為例,碳原子第二個電子層有2個s電子、1個px電子和1個py電子,如果成鍵的話應該是兩個單電子成鍵,但是這不符合甲烷不僅有四個h且c—h鍵均等效的客觀現象,所以提出一套理論,認為第2層的電子發生了sp³雜化,也就是將1個s軌道和3個p軌道混合後平均分配成4個,每個雜化後的軌道有1/4個s軌道成分和3/4個p軌道成分嗎,並有一個單電子。

這樣的話就符合客觀現象了。

我認為是一樣的。 二者通常可以換著說。

雜化軌道理論問題

6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二樓的說法,是你應該考慮它為什麼會這樣,鮑爾是根據結果提出理論的,不是因為理論的提出而這樣。因為電子之間是排斥的,那麼他們必須找到一種最穩定的結構,應該說成這樣,他們自發的形成一種穩定的結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空間中四點的結構最穩定的是正四面體,例子是ch4,但考慮到nh3有一孤對電子,所以稍微變形。現在說它為什麼要雜化,根據s和p的影象,根本不可能形成正四面體的,我以ch4作例子。

所以它們就要雜化,變成同一能量級別的狀態,或者是電子雲區域。

7樓:匿名使用者

雜化軌道理論、以及分子軌道理論,都是用來解釋分子空間構型提出來的,當然也是根據很多實驗結果提出的。自然學科的很多理論,都是用來解釋現象而提出的,並且會被不斷完善或替代。 正如4樓所說,不同能級的軌道,成鍵後能量不同,不可能形成正四面體等比較正的構型,因此可以通過雜化,形成等價的簡併軌道,或者重組為分子軌道。

前者是雜化理論,後者是分子軌道理論。都可以用來解釋這個,因此,雜化也不是唯一的解釋。

前線軌道理論的原理

8樓:手機使用者

在有機化學中,特別對芳香族化合物,確定各個原子位置在親電或親核取代反應的相對活性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已經提出了各種理論指標,如電荷密度分佈,定域能方法等。前線軌道理論認為,最高已佔分子軌道上的電子在各個原子上有一定的電荷密度分佈,這個分佈的大小次序決定親電試劑進攻各個原子位置的相對難易程度,即親電反應最易發生在homo最大電荷密度的原子上;與此類似,親核反應在各個原子上發生的相對次序由lumo的電荷密度分佈決定,親核試劑最易進攻lumo電荷密度最大的原子。

一般說來,各種理論指標預言的活性次序大致是相同的,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螢蒽(c16h10)的硝化親電反應,各種理論預言的反應活性指標和實驗結果如圖1和表1所示。上述結果表明,對這個例子,前線軌道理論的結果與實驗一致。

關於雜化軌道理論

9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指每個雜化軌道里的電子數都相同,比如甲烷的c的四個雜化軌道每個都是1個電子,是等性雜化。而氨氣中的n其中有一個有兩個電子,其餘三個是都是一個電子,是不等性雜化。

分子軌道理論,分子軌道理論的理論

分子軌道理論 分子軌道理論 mo理論 是處理雙原子分子 1 及多原子分子結構的一種有效的近似方法,是化學鍵理論的重要內容。它與價鍵理論不同,後者著重於用原子軌道的重組雜化成鍵來理解化學,而前者則注重於分子軌道的認知,即認為分子中的電子圍繞整個分子運動。1932年,美國化學家 mulliken rs和...

分子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什麼是分子軌道理論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huzy2011693 分子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 分子軌道的概念 分子軌道的概念 分子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 在介紹分子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分子軌道的概念。通過原子結構理論的學習,我們知道原子中的電子是處於原子核及其它電子所形成的勢場中運動的,每個電子都具有一定的...

用雜化軌道理論解釋H2O分子的立體構型為什麼為V型

假面 h o中o採取sp3雜化,四個sp3雜化軌道其中有兩個被o原子的兩對孤電子對佔據,其餘的兩個sp3雜化軌道分別與兩個h原子的s原子軌道形成 鍵,分子構型為v形。核外電子在一般狀態下總是處於一種較為穩定的狀態,即基態。而在某些外加作用下,電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變為一個較活躍的狀態,即激發態。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