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勞動的問題,物化勞動 活勞動 勞動物件 勞動手段,這4個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8-11 17:49:43

1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問題好像混淆了幾個概念

一是創造價值與轉移價值

二是物化勞動與活勞動

物化勞動只是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

物化勞動也叫過去的勞動,即使是在過去勞動的當時,創造生產資料的當時(確切的說是一部分,有些生產資料,是資源,人沒參與時,已經存在),仍然是活勞動創造價值,物化勞動仍然是物化勞動。活勞動仍然是活勞動,兩者不可互換的。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

物化勞動即死勞動,過去化勞動,只是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這個仍沒有變。它不像是一件物品,今天買的,是新的,那麼,數天以後,就變成舊的。

或者說,現在是舊的,但數天前,買時,是新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屬性是不會變的。

自己在看看定義吧。解釋的不一定對,希望對你有幫助。

2樓:匿名使用者

商品價值包括兩方面:生產資料價值轉移而形成的價值和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即物化勞動的價值和活勞動的價值。

可見物化勞動是相對於活勞動而言。物化勞動是指凝結在勞動物件中體現為勞動產品的人類勞動。物化勞動又叫死勞動、物件勞動或過去化勞動。

活勞動與物化勞動分別是什麼意思?

3樓:篤定資源

活勞動與物化勞動的意思以及價值如下:

1.定義上:

物化勞動又叫物件勞動或過去化勞動。物化勞動又稱“物件化勞動”或物化產品。凝結在產品中的人類勞動或物化在生產資料上的勞動。

人們從事物質生產,就是人們應用生產工具等勞動資料進行勞動,使勞動物件發生預定的變化,生產出新產品。任何新產品,都是勞動與物相結合的結果。

活勞動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腦力和體力的消耗過程。活勞動是處於流動狀態的人類勞動。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只有投入活勞動,才能將生產資料改變成符合人們需要的另一形態的使用價值,成為新的產品。

2.價值上:

活勞動勞動過程就是藉助於勞動資料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使勞動者在一定時間內使用的生產資料量越來越多,而單位產品中包含的活勞動量出現減少趨勢,勞動生產率隨之提高。在商品生產條件下,活勞動一方面把生產資料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另一方面,又將自身凝結在新產品中,從而創造新價值。

物化勞動是指凝結在勞動物件中體現為勞動產品的人類勞動。商品價值包括兩方面:生產資料價值轉移而形成的價值和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

勞動過程結束後,流動形式的勞動與勞動物件結合成產品 (或半成品),成為物化勞動的形式,即轉化為物,凝結在物之中。

拓展資料:

依據不同的標準,對“勞動”範疇進行了一系列的區分,如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活勞動與物化勞動、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必要勞動與剩餘勞動、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等等。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以及工資理論、分配理論等,正是建立在上述一系列勞動範疇基礎之上的。

4樓:drar_迪麗熱巴

活勞動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腦力和體力的消耗過程。活勞動是處於流動狀態的人類勞動。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只有投入活勞動,才能將生產資料改變成符合人們需要的另一形態的使用價值,成為新的產品。

物化勞動是指凝結在勞動物件中體現為勞動產品的人類勞動。商品價值包括兩方面:生產資料價值轉移而形成的價值和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

①物化勞動是價值的實體,價值無論是商品形式還是貨幣形式都是一定量的物化勞動,區別僅在於,商品作為價值的物質載體,表明它物化了、積累了人類勞動,而在貨幣形式上,物化勞動直接表現為社會勞動。

②活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它作為新的勞動,不但物化成新的價值,還儲存了原先存在於生產資料的價值並將其轉移到產品中去。

5樓:建設工程教育網

活勞動與物化勞動——物質資料生產中所用勞動的一對範疇。

前者指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能動的勞動力,是勞動者加進生產過程的新的、流動狀態的勞動。

後者亦稱死勞動,又稱過去勞動或物件化勞動,指儲存在一個產品或有用物中凝固狀態的勞動,是勞動的靜止形式。

商品價值包括兩方面:生產資料價值轉移而形成的價值和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中只承認直接從事物質生產的活勞動才創造價值,而作為社會勞動凝結物的勞動手段和勞動物件是物化勞動,只能轉移價值,同時也承認非勞動生產要素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舉例說明]

建築工人把砂石等原料攪拌成砼(tóng 混凝土),這個攪拌過程就是活勞動。制好的混凝土被運往工地打地基,此時,當初的攪拌過程就變成了物化勞動;而打地基的打這個過程則是此時的活勞動。簡單來說:

物化勞動就是活勞動凝固在生產物資裡了,也就是“物化”。

6樓:愛

一、活勞動

活勞動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腦力和體力的消耗過程。活勞動是處於流動狀態的人類勞動。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只有投入活勞動,才能將生產資料改變成符合人們需要的另一形態的使用價值,成為新的產品。

離開活勞動,生產資料不過是一堆死東西,活勞動是社會生產中的決定性因素。

二、物化勞動

物化勞動是指凝結在勞動物件中體現為勞動產品的人類勞動。商品價值包括兩方面:生產資料價值轉移而形成的價值和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

勞動過程結束後,流動形式的勞動與勞動物件結合成產品 (或半成品),成為物化勞動的形式,即轉化為物,凝結在物之中。

拓展資料

活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它作為新的勞動,不但物化成新的價值,還儲存了原先存在於生產資料的價值並將其轉移到產品中去,馬克思把活勞動這一作用稱之為它的“自然恩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5頁)。

物化勞動是價值的實體,價值無論是商品形式還是貨幣形式都是一定量的物化勞動,區別僅在於,商品作為價值的物質載體,表明它物化了、積累了人類勞動,而在貨幣形式上,物化勞動直接表現為社會勞動。至於商品的價值量,它取決於生產該商品所必需的活勞動量,而不是勞動的物化形式。

體現物化勞動的新產品,除了一部分當作生活資料供人消費以外,還有另一部分作為生產資料進入新的勞動過程,成為勞動得以繼續進行的物質條件。所以,物化勞動在某一次勞動過程結束時,它既是這次勞動過程的結果,又可以成為下一次新的勞動過程的物質條件。

物化勞動

物化勞動、活勞動、勞動物件、勞動手段,這4個怎麼理解?

7樓:阿茂和先哥

物化勞動是指凝結在勞動物件中體現為勞動產品的人類勞動.商品價值包括兩方面:生產資料價值轉移而形成的價值和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物化勞動又叫死勞動、物件勞動或過去化勞動。

活勞動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腦力和體力的消耗過程。活勞動是處於流動狀態的人類勞動。

活勞動與物化勞動( living labour and materialized labour )物質資料生產中所用勞動的一對範疇。前者指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能動的勞動力,是勞動者加進生產過程的新的、流動狀態的勞動。後者亦稱死勞動,又稱過去勞動或物件化勞動,指儲存在一個產品或有用物中凝固狀態的勞動,是勞動的靜止形式。

  活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它作為新的勞動,不但物化成新的價值,還儲存了原先存在於生產資料的價值並將其轉移到產品中去,馬克思把活勞動這一作用稱之為它的“自然恩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5頁)。物化勞動是價值的實體,價值無論是商品形式還是貨幣形式都是一定量的物化勞動,區別僅在於,商品作為價值的物質載體,表明它物化了、積累了人類勞動,而在貨幣形式上,物化勞動直接表現為社會勞動。至於商品的價值量,它取決於生產該商品所必需的活勞動量,而不是勞動的物化形式。

勞動物件是人們把自己的勞動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質資料。分為兩類:一是沒有經過人們加工的自然界物質,如礦藏;另一類是經過人們加工的原材料,如棉花、鋼鐵等。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中只承認直接從事物質生產的活勞動才創造價值,而作為社會勞動凝結物的勞動手段和勞動物件是物化勞動,只能轉移價值,同時也承認非勞動生產要素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勞動手段是勞動與勞動物件之間的媒介物,是將勞動傳導到勞動物件上的物質,是勞動藉以實現的物質。

8樓:秋葉

物化勞動指已經凝結在物質產品中的人類勞動;

活勞動指正在進行中的流動狀態的人類流動;

可以理解為:物化勞動即活勞動的凝結。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認為物化勞動才可能形成為商品的價值;在剩餘價值理論中,馬克思進一步論證了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中包含的物化勞動只是完成了舊價值的轉移,只有僱傭勞動者的活勞動才形成新價值;新價值中包含勞動力價值的再生產和剩餘價值。

勞動物件就是人們為了生產物質產品而在生產勞動中進行加工的物件,一般指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

勞動手段就是人們在對勞動物件進行加工製作時所藉助的工具、裝置等技術手段。

物化勞動是否創造價值——對勞動價值論的再認識

9樓:慕慕無敵帥

分享到:

收藏推薦bai (資料通訊du)’98年第2期刊登了江振林同zhi志(關於價值源泉dao和收版入分配的若干爭論)一文權,引起了筆者對勞動價值論的進一步思考。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核心內容。圍繞著物化勞動是否創造價值這一問題,經濟理論界曾打過異常激烈的“筆墨官司”,但至今仍無定論。

一元論者認為只有活勞動創造價值,物化勞動僅轉移價值;多元論者認為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共同創造價值。基於此,筆者談點膚淺之見。

一、從收入分配理論看勞動價值論 研究理論問題必須從實際出發,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十五大報告明確地提出了“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理論。這就說明,資本、技術、土地、管理、資訊等五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參與了物質財富的創造,所以應合情合理合法地獲得收入分配。

這一收入分配理論的前提基礎是勞動價值論。若從勞動價值論出發,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個推論:由於資本等五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即物化勞動創造了價值,所以能獲得價值的分配?

我想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開頭結尾怎麼寫,美好生活勞動創造開頭句?

寫作思路 故事匯入,引用一則典故或現實生活中的小故事來開頭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用對比來開頭的方法,可以加強文采,有力地突出了主題。正文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一切靠勞動,生活才美好。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爺爺對勞動的生動解說。是啊,從社會分工到職業分類,從結繩記事到漢...

勞動法問題 關於勞動法的問題!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 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 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

我的勞動仲裁時效問題,勞動爭議仲裁時效問題

華律網 勞動仲裁是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的程式。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式。勞動仲裁是有中斷的情形的 一 一方當事人通過協商 申請調解等方式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的 二 一方當事人通過向有關部門投訴,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