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琪聊塔羅牌
記承天寺夜遊分層段意:
1、記敘,點明夜遊的時間,地點及原因
2、描寫,描寫記承天寺庭院中清澈空明的月色
3、議論,訴說「閒人」灑脫中得無奈
4、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
全文分三層,第一層敘事。首句即點明事件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已經四年了。
但想到沒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亦是被貶至黃州來的貶官,他和蘇軾的友誼相當篤厚,當晚,張懷民也還未睡,於是二人一起來到院子中間散步,這一層敘事,樸素、淡泊而有自然流暢。
第二層寫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個字,就營造出一個月光澄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
第三層便轉入議論,作者感慨到,何夜無月,何夜無竹柏,可是有此閒情雅緻來欣賞這番景色的,除了他與張懷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點睛之筆是「閒人」二字,蘇軾謫居黃州,「不得籤書公事」,所擔任的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與儒家的「經世濟民」之理想相去甚遠。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月光至美,竹影至麗,而人不能識,唯此二人能有幸領略,豈非快事!蘇軾的思想橫跨儒釋道三家,這便使他的處世態度有極大的包容性,可以說是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當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最後一句話賞析
2樓:牛牛crystal娛樂
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於作者貶官黃州期間。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市南。
元豐六年:公元202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當者被貶黃州已經四年。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但,只(是)僅僅。「耳」同「爾」,語氣詞,罷了。
閒人:閒散的人。這裡是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
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裡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閒,自稱「閒人」。首先「閒人」指具有情趣雅緻,能欣賞美景的人。其次「閒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悶心境。
記承天寺夜遊賞析
3樓:網友
寫作背景:元豐六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與張懷民夜遊承天寺排遣憂鬱心情,寫下此文。
宋代文學家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釋義為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
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鬱,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於是寫了這篇短文。
《記承天寺夜遊》原文
承天寺夜遊翻譯,記承天寺夜遊翻譯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 我 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於是我 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 可以與我 共同遊樂的人,於是 我 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
記承天寺夜遊原文及譯文,記承天寺夜遊原文和翻譯
對面包的愛 記承天寺夜遊 宋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
記承天寺夜遊的翻譯(速度啊!)記承天寺夜遊的翻譯
記承天寺夜遊的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於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 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於是我就 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於是 我 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