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崇禎五年②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③矣,餘挐④一小舟,擁毳衣爐火⑤,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⑥,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⑧,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⑨」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⑩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⑩①。及下船,舟子⑩②喃喃⑩③曰:
「莫說相公⑩④痴,更⑩⑤有痴⑩⑥似相公者。」
②崇禎五年:公元2023年。崇禎,明思宗朱由檢年號(1628-1644)。
③更定:指初更以後,晚上8點左右。更:舊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的大約2小時。
④挐:通「橈」,撐(船),劃(船)。一作「拏」。
⑤擁毳衣爐火:穿著皮毛衣,帶著火爐乘船。毳衣,用皮毛製成的衣服。毳,鳥獸的細毛。
⑥霧凇沆碭:形容雪夜寒氣瀰漫。霧凇,雲、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雲氣,凇是從湖面上蒸發的水汽,霧凇,水汽凝成的冰花。
曾鞏《冬夜即事詩》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於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凇。」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沆,形容大水
⑦一白:全白。
⑧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築物。
⑨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⑩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裡指小白玉酒杯。
⑩①客此:在此地客居。
⑩②舟子:船伕。
⑩③喃:象聲詞。
⑩④相公:舊時對士人的尊稱。
⑩⑤更:還。
⑩⑥痴: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
譯文崇禎五年(公元2023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初更(晚上八點左右)後,我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撐著船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冰花一片瀰漫,天、雲、山、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有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一點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點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裡,有兩個人鋪好了毛氈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在燒酒,酒爐裡的水燒得滾沸(燒酒時,應用爐子灌些水再把酒壺放在裡面用火煮)。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的人呢!
」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下船的時候,船伕小聲說到:「不要說相公您痴情於這雪景,還有像您一樣對這雪景痴情的人呢!」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想一想我們都知道哪些詠雪的詩句,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等,以前我們學過一篇《詠雪》詩,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清初人張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視覺來「看」雪的。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2、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3、學習白描寫作手法。
4、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知識彙總
1、關於作者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
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鬥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遊山水,通曉**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後,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
著有《石匱書》《史闕》《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快園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評述。
其中表現出對鄉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
本文《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2、關於小品
「小品」,在文學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明代。這種文體並無定製,尺牘、日記、遊記、序跋、短論,均可包涵,其特點大致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長;二是結構鬆散隨意;三是文筆輕鬆而富於情趣。
廣義的小品文可以追溯到很遠,唐宋古文家也有不少這方面的佳作,尤其蘇軾,更被認為是晚明小品的不祧之祖。但是,晚明小品作為一種新的文**流出現,則是當代社會生活的產物。它的核心概括為「性靈」,與唐宋古文的核心概念「道統」,恰好是對立的,它對道統的背離,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3、正字音
禎(zhēn) 毳(cuì) 凇(sōng) 沆(hàng)
碭(dàng) 芥(jiè) 氈(zhān) 喃(nán)
4、辨字形並組詞
禎(禎祥) 凇(霧凇) 氈(氈子) 痴(痴愛)
楨(楨木) 淞(淞江) 毯(毛毯) 病(患病)
5、明詞意
餘:我絕:消失
毳:鳥獸的細毛。
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
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喃喃:低聲說話的樣子。
內容分析
1、文中哪些語句記敘了看雪的背景、時間、天氣,這樣寫有何作用?
本文開篇敘事,交代看雪的時間及背景,「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樸實的記敘,交代了一個不尋常的人、不一般的紀年方法、不一般的時間、不一般的天氣,都是突出「獨」字。
「獨」,不僅強調數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寫出了作者,與眾不同的心態與情趣。
2、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並體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寫景使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特點?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落筆。「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描寫雪後西湖全景,設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
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一種人生情緒。
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雲天、高低近遠、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裡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3、文章後半部分近一半筆墨寫人,對此,你有何看法?最後用舟子的話作結,有何意義?
文章的標題是「湖心亭看雪」,人們很容易產生一種定勢思維:看雪就是寫雪景,但這篇文章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寫人,寫奇遇,寫飲酒,抒感慨,豐富了文章內涵。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更具魅力。
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點睛之筆,往往在此。結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個「痴」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讚賞,不僅如此,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讚賞。
4、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個字,篇幅短小。語言嚴整而富於變化,文字簡約,內涵豐厚。如「獨」、「大喜」、「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等。
參考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凌晨後,我划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瀰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閒情雅緻)的人呢!
」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伕嘟噥道:「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您一樣痴的人呢!」
拓展閱讀——閱讀《不二齋》(張岱)
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牆西稍空,蠟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後窗牆高於檻,方竹數竿,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雲母,坐者恆在清涼世界。
圖書四壁,充棟連床;鼎彝尊暴,不移而具。餘於左設石床竹几帷之紗幕,以障蚊虹;綠暗侵紗,照面成碧。夏日,建蘭、茉莉,薌澤浸人,沁入衣裾。
重陽前後,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顏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則梧葉落,蠟梅開,暖日晒窗,紅爐毾氍。以崑山石種水仙,列階趾。
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檻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本。餘解衣盤礴,寒暑未嘗輕出,思之如在隔世。
——《陶庵夢憶》
評析:不二齋,思之如在隔世,卻又如此清晰地呈現於眼前,可見作者對它用情之深。作者懷念故國,思戀逝去的生活,卻隱而不表,只以清淡筆墨細緻地敘寫書齋內外之景及四時之情趣,而恰在此字裡行間,那種情緒隱隱流露。
結尾處「思之如在隔世」,看似淡淡一筆,實如重錘一擊,作者的感傷情緒全於此噴發出來。尋夢,尋夢!過去的生活如夢中,如畫中,飄然而逝,現而有隱,作者只有靠「夢憶」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其情其景,令人感嘆不已。
湖心亭看雪。1.歸納課文兩段大意(按什麼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做什麼事的方式歸納)2.寫出文中寫景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湖心亭看雪》以精煉的筆墨,記敘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經過,描繪了所看到的幽靜深遠、潔白廣闊的雪景圖,表達他幽遠脫俗的閒情雅緻。是個感傷的人
用課文中的一個字來評價他 痴
湖心亭看雪的主旨
4樓:金牛咲
主旨: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託人生渺茫的慨嘆。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原文為: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譯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瀰漫,天和雲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
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後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伕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痴的人啊!」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文是張岱收錄在回憶錄《陶庵夢憶》中的一篇敘事小品,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是作者把自己對故國往事的懷念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山水之中而創作的小品文。
賞析:此篇是張岱小品散文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篇。全文只一百五十九字,堪稱字字珠璣。此文篇幅雖小,意境卻闊大表達的情緒也異常幽遠,從此也可以見出小品文的審美意趣。
除了在情緒的傳達上朦朧幽深外,在寫作手法上也極富藝術感染力。
首先,文章圍繞西湖大雪賞雪所見亭中所遇這一線索,逐層遞進又峰迴路轉;其次,描寫景物時充分吸取了中國寫意山水畫的手法,不追求區域性的細膩而注重全域性的生動與傳神,不求多而求簡,追求以少勝多、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湖心亭《湖心亭看雪》的那個,湖心亭資料《湖心亭看雪》的那個
張岱 1597 1679年 字宗子 石公,號陶庵,山陰 今浙江紹興 人,僑寓杭州。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 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張岱出身於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遊蘇 浙 魯 皖等省,閱歷廣泛。他家經三代積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讀書頗豐,他32歲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資料編寫記傳體的明史...
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賞析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專家名師 1 反覆朗讀課文,感悟張岱超凡脫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國之思。2 品味寫景語句,把握文中的白描手法,體味小品文於細微處見情致的特點。一 匯入新課 常言道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許多文人墨客用他們的生花妙筆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白居易說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
湖心亭看雪,關於《湖心亭看雪》的迷惑?
湖心亭看雪 成文於明朝滅亡以後,所記是張岱對崇禎5年事情的追憶。您瞭解這篇文章是回憶性質就不會迷惑了。湖心亭看雪 是 陶庵夢憶 中的一篇。而 陶庵夢憶 成書於清乾隆四十年 1794年 是張岱於潦倒中所撰之回憶錄集子,基本全書都是在懷念故國。附 陶庵夢憶 序文原文及翻譯幫助您理解,序文第三段說明了成書...